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挑战权威 (1 / 3)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李军是范永志同乡,他有个外号“十万个为什么”,因为与人交流时,可以用一连串的“为什么”让人哑口无言,经常好好的天被他几句话聊死了,对于这种灵魂拷问式的谈话方式,别人直接叫“杠子头”,三句话后就开始抬杠,刨根问底。
李军总是不以为然,“我们做学问就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不问得一清二楚,怎么能学到精髓。”
本学期新开设一门课《轰炸技术》,也是主干课之一,是领航员必修的重点课程,与将来飞行训练密不可分。这门课由李乐老师主讲。
李乐老师是典型的山东大汉,外形粗犷,内心精细,他说话有轻微的口吃,语速比较慢,经常手中拿着粉笔,过了好一会才把要表达的话说明白。多数同学听之任之,关键知识点听明白即可。
李军同学不这么认为,一定要问个明白。
“老师,你说的炸弹装载方式我不太明白?”李军举手发问。
**刚要往下讲,突然发现有人发问,对于首次授课的他有点紧张。“你说哪点不明白?”
“我觉得炸弹的装载方式应该考虑诸多其他条件,比如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不得只简单说满载装法。”李军习惯性地用语速很快地发问。
“这位同学说的对,这是后面要讲的内容,先不要急嘛!”**有点尴尬。
“这样容易造成误解,应该结合起来讲,另外如果导弹与炸弹同时装载会不会也有所不同?”李军接着问。
“对,有道理,你把后面的内容都串起来了,你叫什么名字?”**强作欢颜地说。
“我叫李军,希望老师给解释明白。”李军的话仍然是步步紧逼。
李乐老师没有回应李军的问话,“我们接着往下面讲吧。”
**略做迟疑,可能是刚才让李军搞的,脑子有点断片。
此时,李军正得意地旋转着手中的笔,好象刚刚斗胜的大公鸡,神气活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