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嫦娥三号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章 嫦娥三号 (1 / 4)
        月明星稀,其实不只是城市,连乡村也很难看到满天繁星了,不过月亮还是没什么变化,依旧悬挂于天空,月缺则弯,月满则盈,月光皎洁洒落大地,颇有些圣洁。

        几千年来,月亮都是人们寄托相思之情或离愁别绪的最好凭借,对亲人的想念、对友人的怀念或对爱人的思念。

        所以在古代通讯不便,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描写月的优美诗词。

        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便是深深地表达了自己思乡之情。

        又如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就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

        再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相思的愁苦跃然于纸上。

        古代可没什么娱乐方式,不像现在,可以刷微博,还能刷短视频,生活的苦闷可以到网上去发泄,敲着键盘把负面情绪一股脑的丢网上,或是心理不平衡,甚至心理扭曲的人,还可以化身战斗力强大的键盘侠和喷子,不服来干就是,现实里我唯唯诺诺,网上我重拳出击!

        要是古代也有些东西,一个好消息就是中学课本上没有那么多要背的古诗了,我发个消息或打个电话就能表达自己的相思,为何还要借景抒情呢,岂不是多此一举,矫揉造作。

        可要是真的少了这些东西,华夏文化里总觉得会少了一些味道,也就没有古代才子那些风流韵事了。

        像“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意境极美让人叹服的诗句,现代人是无论如何也作不出来的。

        况且在网络文化发达的今日,传统文化渐渐没落,能随手拈来几句诗词段落,还是有些装逼的资本的。

        “你在干嘛呢。”秦仲卿看着秦安一路了,不知他背负双手,抬头45度看着天空在感怀着什么,眉头一皱一舒的,像是古代诗人那种慢悠悠的步伐,总感觉下一秒就要大声吟诗出来,不禁有些好笑。

        “我在看月亮啊。”秦安手指着那一轮明月,秦仲卿也望了过去。

        “月亮有什么好看的。”秦仲卿有些哭笑不得,月亮基本上天天有,难道今晚有何不同吗?

        “你可别摔倒了。”秦仲卿提醒道,走路不看路很危险的不知道吗。

        “看月亮上是不是真的有嫦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