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袁府夜话 (3 / 3)
“你自幼聪明过人,作诗、填词、写文章样样来得,字也写得不错,比你大哥强出许多,只是被你大妈平素里骄纵惯了,身上的臭毛病太多了些,最近还吃着鸦片么?”袁世凯说到后来,已带着几分怒气。
“回父亲大人的话,大烟是已经戒了的。最近也不怎么耍钱了,每日里跟着大哥学着做事呢。”年轻人恭恭敬敬地答道。
“哼,姑且信你说地,鸦片于国于民害处不浅,戒了最好,免得人家说我袁慰亭屡次上折禁烟,禁来禁去,禁了直隶省的烟却禁不了家里的。倒惹得天下人笑话。”顿了一顿接着说道:“你年纪尚轻,有些话本来不该说,只是你也太胡闹了些,养些外室倒也罢了,居然还妆扮起来唱什么戏文,成何体统!若不是看你平日里做事倒也有些主意,早就一顿鞭子打了出去,以后给我仔细着!”
“是。儿子谨记父亲大人教诲。”
“哼,就怕你今夜听了明晨就忘,回去歇了吧,克定留下。”袁世凯翻身坐起,那短须中年赶紧上前扶起。顺手端起旁边方几上的茶杯,伸指触了触杯壁才递了过去,袁世凯接过来抿了一口,马锐看得暗自发笑,老袁在自个儿家里还搞端茶送客这一套。却不知道袁世凯已经教训了儿子好一会。早就口干舌燥了。
等袁克文告退出了正厅,袁世凯斜倚在红缎软墩上对其长子克定说道:“今日见了几个故交好友,倒没顾上问你京城之行,孝达公(张之洞)的府上去过了么?”
“回父亲大人的话,儿子按您的吩咐拜祭了孝达公,听权世叔说月内便要丁忧出缺,扶棺回南皮择日安葬。便送了两万银的丧仪。”
“嗯。两万银子少了些,孝达公在湖广任上修铁路办工厂。临老却落得家不增一亩银不足千两,改日差人再送一万过去。”
“父亲大人所言极是,孝达公一生忠君体国,儿子也是极佩服地,明天就把这事办了。”袁克定应了一声,从一旁的炭炉上提起茶壶为袁世凯续了杯热茶,袁府的规矩极严,袁世凯接人待事时一应下人都要回避。
“忠君体国,嘿嘿,那倒未必。”袁世凯接过茶杯,放到唇下嗅了嗅茶香却不就饮,“庚子年前,他对朝廷忠心或许是真,可拳民作乱时,他不去镇压自己眼皮底下的自立军,却派了张权、钱恂等人赴日活动,又是买枪买炮又是请军事专家,如此厉兵秣马难道只为剿匪御侮?钱恂对日人宇都宫太郎说了什么话?总督大人有言,天子蒙尘既久,清国处无政府之际,不得已,欲联合南部二三总督于南京成立一政府,这也称得上忠君体国?若非随张权等人出使日本得开心智,那黄轸黄克强(黄兴)焉有今日同盟会之首领位置?哼哼,这些隐情却瞒不过我的耳目!”
袁世凯摆手卡住张口欲言的袁克定,“孝达公已逝,再言过其非实为不敬,何况他远有向朝廷举荐为父之恩,近有力保我一家周全之德,日后若有机缘总要帮衬他的后人一些,今日有些乏了,多说了几句,你且听着,莫到外间胡乱说去,只记住凡事不可少了谨慎二字。”袁克定连连称诺。
“此次进京见到莫先生了么,他有没有说过什么时候动身到陕甘去?”
“见到了,莫理循先生说年后就要启程,他托儿子劝您莫以一时沉浮为念,此时韬光养晦正为他日重掌朝纲作埋伏,他还说道,要请英国报界的朋友帮您造些声势,以便延请西方各国政府支持您复出。”
“不可,”袁世凯缓缓摇头,“醇亲王初掌摄政大权,锋芒正健,可他不思如何强国富民,只全力打压削弱我北洋一系——邮传部尚书兼参予政务大臣陈璧陈玉苍开革留京永不叙用,徐卜五(徐世昌)接了他地位子却丢了东三省总督;学政大臣严修严范孙被逼乞休,**侍郎赵秉钧致休,我北洋一系掌握的学政、警权便落入了他皇族亲贵手中,端方又接替了直隶总督的位子,此消彼长之际,与他争锋颇为不智,且随着那黄毛小儿去吧,过得一年半载,朝中能臣被他罢得差不多了,国穷民困之际,方是我袁家东山再起之机,只可惜那些产业了,滦州官矿、启新洋灰、罗山银矿、豫新纱厂,只怕等不到那时便被那些旗人爷们儿折腾光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