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东方的华尔街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东方的华尔街 (3 / 4)
        第二天早上,两口子简单吃了点饭店供应的黄油面包、牛奶和煎鸡蛋,马锐带着小丫头出了门,坐上一辆“东洋车”—就是刷着黄色桐油的黄包车,车夫把他们拉到了南京路的一家成衣店。

        上海的冬季比北方要暖和得多,据马锐估计温差至少在10度以上,他们身上的皮裘已经显得太厚。昨天夜里走在外滩上,那些穿着西装的老外怪异的眼神让马锐很有些小自卑,而小丫头对洋婆子们身上侧面线条呈S形的洋装也是羡慕不已,那些挺胸收腹翘臀的波浪形连衣长裙把女性的线条完美地体现出来,并给人以一种微妙的高雅感觉。马锐考虑到要去外国银行兑换外汇,以后到了香港和英国也少不了跟老外打交道,置办一身西式行头是必不可少的,至少能让马锐感觉距离记忆中的21世纪更近一些。

        这家“华美洋服商行”是上海本地人开的,店面里摆满了各式男女洋服,马锐订做了两套西装,面料选用了柔软坚韧的毛纺,这种面料做成的衣服弹性上佳,万一要跟人动手或紧急跑路时不会束手束脚的。

        两个男女裁缝分别给他们由内而外量身做好两套衣服后,已经过了中午吃饭时间,他们在外面简单吃了些梅花糕、两面黄、老虎脚爪之类的小吃,提着新做的衣服回了饭店,马锐换了装束一个人出门上了黄包车。

        说实话,马锐打从心底里不想跟这些外国资本家们打交道,可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赶紧把怀里的几十万两银票变成英镑或美元,所以他不得不硬着头皮踏进了麦加利银行的大厅—曹宝华向他推荐的英资银行。

        “嘿,吴,放下你手头的活儿,过来帮我一下!”听到大班托马斯叫自己时,吴培初正在埋头敲打着雷明顿打字机沉重的按键,21岁的他已经在这家银行担任了一年多的打字员,今年初由于表现出色,他的月薪被涨到了70两白银,这使他很珍惜这份工作,而且他的北京官话和英文一样的流利,不太会讲汉语的托马斯大班在接见本地官员时,经常会叫他客串一下翻译。

        “好的托马斯先生,这就来。”吴培初合上打字机,拿白布擦了擦手上的油墨,把垂在胸前的辫子撩到脑后,站起来向前排的大班办公桌走去,抬头就看到一个年纪跟自己差不多的年轻人坐在桌子对面的沙发上,一身很简洁的单排扣小翻领西装,领口敞开着没系领带,礼帽下是一张很英气的黄种人面孔,却没有留辫子。

        托马斯留着典型的英国式的大胡子,说话时左半边胡子一翘一翘的:“吴,这位先生不会讲上海话又听不太懂英语,你来作一下翻译。”身为银行高级雇员的托马斯大班本来不负责接待华商的,可银行的华人买办正好去了上海本地的钱庄拆票,托马斯只好亲自出马,当然根本原因还是桌上放着的一张大庆元的银票,上面写着面额:白银一万五千两整。

        托马斯示意吴培初在马锐旁边的沙发上坐下,吴培初微笑着对马锐说:“这位先生,我是麦加利银行的雇员,我姓吴,这位托马斯先生是本银行的大班,他委托我做您的翻译,请问先生贵姓?”

        “免贵姓马。”马锐简洁地回答了一句,面前这个面相清瘦的年轻人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都很贴近后世的外企白领形象,虽然他只是个普通雇员,但他不卑不亢的态度使马锐感到很舒服。

        马锐从托马斯推过来的木盒里拿出一支雪茄,接过银质裁刀剪掉头部,慢慢旋转着用酒精灯点着抽了一口,含在口腔中细细地品味着它的醇香,吐出烟雾,笑着对托马斯说:“很棒的雪茄,谢谢,托马斯先生。”心里暗自庆幸,还好以前跟五毒俱全的郝胖子学过怎么抽雪茄,虽然道行浅薄,倒也不至于被这老外看扁了。

        吴培初看出了托马斯眼里的惊讶,面前这个年轻人明显接受过西式教育,不像那些浑身散发着鸦片烟味的商人们一样粗陋无礼,他也吃惊这个举止优雅的年轻人怎么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银子,这些钱足够他不吃不喝地存上20年,他稳下心神转述着托马斯的话:“马先生,请问您是要存款还是要兑换现金呢?”

        “我想先了解一下贵行的业务范围,比方说我把钱存到贵行的话,能否到英国或其他国家提取现金呢?”

        “当然可以,渣打银行(StandardCharteredBan,又叫标准渣打银行,因为上海分行的第一任经理叫麦加利,所以才被称为麦加利银行,下文会统称为渣打银行。)是一家总部设在伦敦的英国银行,在英国、美国、南非、新加坡和印度都有分行,您可以凭本行的存单本票和个人支票在以上的任何一家分行提取现金或办理汇款。”

        马锐暗自乍舌不已,牛逼啊,100年前业务就遍布全球了,他点点头,“我想把银票折成英镑存入贵行,再稍微兑换一些现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