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1 / 2)
紫禁城内的太和殿是平时上早朝议事之处,正面有一千八百多步冗长的阶梯,阶梯两边每三步便雕有护国神兽麒麟和四象神兽。殿内顶上悬着一条夺目逼人的五爪金龙,一根根金色的精心雕琢的龙柱遥相辉映,拱卫着的大殿中央,天下权利的最中心——九五至尊的帝位·。
而如今,那往日让人畏惧而不敢直视的皇帝宝座,如今却被大殿中的众人反复随意的打量。此时汇集了朝廷几乎所有叫得出名字的官员。孙太后称病不上朝,钱皇后在后宫整日整日的哭泣,如今整个大殿内汇集众多的文武大臣,竟然找不出一个皇家的人。朝野内外人心惶惶,消息传来三天了,仍然尚无解决之策。
“诸位同僚,我昨日夜观天象,有紫薇晦暗,中宫不稳,乃大凶之兆。”混乱之中,有一人忽然高声说道:“现今皇上蒙尘,边祸将至,我等唯有及时迁都南京,再做打算,方位正途。”
“你是何人?”内阁目前唯一的大臣陈循出言问道。
“回大人,属下翰林院侍讲徐有贞。”刚刚发声之人一字一顿的说道。
“徐有贞,好,你细细说一下,你有何高见。”陈循打量了一下眼前之人,身材矮小,而且十分瘦小,穿着偌大的官服,显得有点滑稽。
“北元也先,如今发动整个草原来攻,兵力多达六十万,现我方在长江以北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与之相对抗。但草原人不擅长水战,我们依据长江天险,可以据敌。再以长江以南土地为根基,效仿高祖皇帝,再做北伐,此为上策。”徐有贞自信满满的说道。
陈循思索了一阵,也觉得南迁是可行之举,顺天府毕竟太过靠近边塞,边境一旦有变就是兵临城下,实在是有些危险。
朝堂上的大臣又开始了稀稀疏疏的讨论声,刚刚安静下来的大厅又开始热闹了起来。显然,徐有贞的说法,深得人心。
“南迁之举,万万不可!”
看到身边的同僚都在开始议论南迁之事,于谦终于忍不住高声道。刚刚有些活泛的大殿又一下陷入了死寂。
“主张南迁者,当斩!”于谦铿锵有力的面向群臣说道:“京师,是国本,不可轻动。也先的骑兵一日千里,若京城一动,就等于拱手把整个北方让给北元,尤其是各个养马地,是江南稀缺之所,一旦丢失,我大齐再无北进之日。”
“于侍郎所言差矣,顺天府内,尚且有太后和百官,皇上虽然不幸被擒,只要整个迁往南京应天府,则大势仍在。到时候,多给北元一些钱财,把皇上赎回来就行了。如今北元的骑兵还未能入关,居庸关一线仍在坚持,如果一旦居庸关被迫,也先兵临顺天府,到时候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六十万大军把我们围的水泄不通,到时候你就算是想撤,也撤不了了,难道你真的想大齐亡国吗?你这才是真正的齐心可诛。”徐有贞见于谦的话无人响应,暗自得意,更加有底气了。
“荒谬!京城辎重有多少,城内百姓有多少,长江以北的汉人,难道都能跑到江南去吗?宋朝南迁的教训,历历在目,江北的上数千万汉人被屠杀。难道那些黎明百姓,不是我大齐的子民吗?我们走了,他们怎么办?”于谦一步不让,争锋相对道。
“皇上如今在人家手里,按你于谦所说,我们不走,也先带着陛下威胁顺天府开城门,你于谦开还是不开?你若开门,我们大家一样是个死,你若不开,那你就是谋逆。于谦,你想谋逆吗?”
众臣都纷纷点头,出声赞同徐有贞所言,一国之君都在人家手里了,还能怎么办。
“徐大人说的有理啊。”
“的确如此,御前三营都全军覆没了,这还怎么打,难不成,让我们这帮老骨头上前线去?”
“如今太后和皇后都连面都见不着,我等就算殚精竭虑,这大齐,如今又有谁能做主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