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识贝59~毛竹园(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忆海识贝59~毛竹园(十二)
        待几支龙灯队表演过之后,时间已经很晚了,小舅留住我没让走。我怕大伯他们着急,就请舞龙灯队的人到凤凰井时给我大伯带了个信。

        上海的大舅妈和小表弟就住在东北边我外祖母以前住的那间正房;大表妹长大了,西北边的那间正房,现在是她的专用闺房;小舅妈带着三个表妹住在西南边的厢房里;小舅带着三个表弟住在东南边的厢房里。我没得选择,只能挤进小舅的床上,小舅家最大的表弟比我小两岁,最小的表弟才两岁。我们大大小小五口人挤在一张老式的板床上,挤是有点挤,但天气寒冷,挤一点暖和,大家肌肤相拥,温暖而温馨。

        从傅家村走到毛竹园,路程要远几里地。我比平时早一点起床了,小舅妈已经为我做好了早饭,还是昨天的汤圆,这是小舅妈自己做的汤圆,除了有黑芝麻的,还有一个肉馅的,我美美地吃了一顿,就向大家告别,赶紧上路了。

        春节期间,活儿不忙。现在,师傅正式教我裁剪了。只要有人送布料过来,师傅裁剪的时候,就让我在旁边看着。据我所知,这是他的其他徒弟都没有得到过的待遇。一般的徒弟都得偷偷学,自己琢磨,必须经过三年,才能出师。因为我母亲付过学费,按照约定的时间,我还有两个多月就应该要出师了,所以师傅也在抓紧教了。

        师傅的儿子带着媳妇也回家过元宵节了。师傅的儿子在江北的一个县城的**工作,大约三十来岁,带着金丝眼镜,温文尔雅,寡言少语。我们见面只相互点点头,微笑一下,没有说过话。明天他就要回单位上班了,而正好师傅师娘明天有“上门工”的活,自己不能送行,就安排我去送行。

        因为要赶池口码头清晨六点半的轮船,我们四点半就必须从师傅家出发。我凌晨四点就从大伯家出发,赶到师傅家正好四点半。他们已经整好行装,这次要带去的行李比较多,就找邻居家借了一辆板车。我第一次拉板车,也学着小舅拉板车的样子,把拉绳套在肩上,两手紧握着两边的扶手,在马路上平稳地走着,上坡的时候就弓着背弯着腰使劲往前拉,师傅儿子也在后面帮着推一下。

        一路无语,只听得胶皮车轮在沙子路面上沙沙沙地发出响声。进了县城,过了最繁华的十字大街,沿着长江路,走一段长长的上坡路,再下一个大坡就到池口码头了。他们的船票已经提前买好了,时间是绰绰有余的。我是第三次来到池口码头了,这周围的一切,我都很熟悉。我们放缓了脚步,师傅儿子开口跟我说话了。他先跟我寒暄了两句,说了“谢谢、辛苦”之类的话,然后就说到正题,说他父亲得了一种病,父亲本人还不知道。他正在自己工作的那个县城医院给父亲安排病床,估计还要等一个多月,就要把他父亲接过去治病了。我问他:“这事师娘知道吗?”他说知道的,过几天师娘会告诉师傅本人。他又说,师娘会和师傅一起去的。我说,那好,我知道了。

        和他们挥手告别之后,我拉着空板车踏上了归程。我知道了,我还有一个多月的学习时间,就要独立工作了。我必须争分夺秒,抓紧学习了。

        俗话说,熟能生巧,拉板车也是如此。回去的路上,我能够根据地形地势和路面情况,使用巧劲,顺势而为,拉起板车来就觉得轻松多了。领袖说得好:“……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做任何事都必须掌握规律,拉板车也好,做裁缝也好,都是一个寻找规律,掌握规律的过程。

        由于早上起来太早,一点东西都没有吃,肚子饿得咕咕叫,回来的路上后半程就走得慢多了。等我把板车送还到那个邻居家时,太阳已经老高了,邻居家的人都已经出去干活了。

        又是一次极度的饥饿!又是一次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感觉。饥饿时的鼻子格外灵敏,我闻到了一种食物的香味,我循着香味走进厨房,拎起锅盖一看,锅里用热水温着一大碗红薯,香气扑鼻,沁我心脾。眼睛看着,手不由自主地就伸下去要拿。尚未触及到红薯,一个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你要做小偷吗?这可是人家的午饭啊!”我缩回了手,舔了舔嘴唇,犹豫片刻,目光躲开红薯,把锅盖按照原样盖上。

        师父和师娘的“上门工”就在村子的那一头,离这儿只有一百来米,再走几分钟就到了。我一边默念着孟子的哲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一边艰难地挪动着脚步。

        东家已经把我的饭菜温在锅里了,看我一到,马上端出来摆放在我的面前。饥饿是最好的厨师,我又一次尝到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饭菜。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