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识贝42~牛街(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忆海识贝42~牛街(四)
  缝纫机机头很贵重,舅妈特地找了一床旧棉絮,给它结结实实地打了一个背包,我父亲小心翼翼地一路背到家。我也背着一个小包袱,里面装有大舅和舅妈给外祖母买的麦乳精(那个年代的营养品),给我母亲买的一件白色的确凉布料(那个年代时尚的滌纶产品),用烟票给我父亲买的几包飞马牌香烟(那个年代香烟要凭计划供应),给我妹妹买的一包大白兔奶糖。乡亲们知道我们从大上海回来,都过来看热闹,我父亲就把香烟拿出来招待大家;我妹妹从小好客,手很松的,把大白兔奶糖都拿出来招待乡亲们带过来的小孩们。

  到家了,仿佛七仙女从天界又下凡到了人间。挑水、砍柴、帮着外祖母种菜、到屋外很远的茅坑里去上厕所。总之是外甥打灯笼,生活一切照旧(舅)。

  过了几天,帮我们带缝纫机机架的司机师傅的卡车抵达了三线工厂,然后又和厂里的另一位同事开着小三轮摩托车,把机架送到我们学校来了。真是太感谢了!这两位师傅摆弄机械很在行,他们帮我们把缝纫机机架装好,再把缝纫机机头装上去,并帮我们调试好。一切就绪,缝纫机可以使用了,只是我目前还不会使用而已。这天正好是星期天。我母亲和外祖母赶快准备午饭。家里没有荤菜,我母亲赶快到邻居家买了半斤腊肉,几个鸡蛋,勉强做成了有点像样的饭菜,招待了两位尊贵的客人。两位师傅随身带有鱼竿,吃过午饭,我父亲就陪他俩到前面的小河边钓鱼,他们都是钓鱼高手,先在水田边捉了几条蚯蚓,然后再制作成细小的鱼饵。钓了一下午,钓了十几条鱼,有好几斤,放在他们随身带来的水桶里。鱼儿挺漂亮,鳍是红色的,鱼鳞也带着浅浅的彩色。做晚饭的时候,两位师傅拿出几条鱼让我外祖母熬鱼汤,鱼汤味道非常鲜美。

  上海的三线工厂搬进这里之后,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当地。以前当地人从不钓鱼,而现在钓鱼已经蔚然成风;以前当地人不怎么吃的黄鳝和泥鳅,特别还有蛇和甲鱼,现在已经成了高级营养品的代名词;土特产品也是如此,每年春天当地人都要上山采集竹笋,新鲜的吃不完,就晒成笋干,竹笋很容易采集,笋干是很普通的干菜,不值钱的。但是上海人很喜欢吃笋干,现在的笋干价格已经超过猪肉了,猪肉是七毛三分钱一斤,而笋干是八毛钱一斤。我母亲跑了好几家老乡家,才买到了两斤笋干,送给了两位师傅,这是他们喜欢的东西,他们都欣然接受了。

  除了上海三线厂的工人们,现在陆陆续续也有上海知识青年下放到当地了。上海文明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当地的生活方式。比方说乘坐公共汽车或者在商店买东西,要有次序地排队;吃东西要注意卫生;穿皮鞋的人,皮鞋要擦得雪亮;特别是上海人穿的西裤,总是保持着笔直挺拔象刀锋似的两条裤缝,让人叹为观止。我去上海之前也特地把两条裤腿对折好,压在枕头底下整整一个晚上,虽然没有熨斗烫的那么笔挺,但多少有一点上海西裤的味道。这次去上海之前,在牛街车站等车时,看着一对上海男女青年,可能是三线厂的工人,也可能是下放到当地来的知青,男青年在给女青年削一只苹果。只见他左手拿着苹果,右手拿着水果刀,苹果在手中转动着,刀口顺势将水果皮一圈一圈地削下来,最后,一只手拿着白白净净削好了的苹果,优雅地递给女青年,另一只手拎起了一条长长的苹果皮,环顾四周,似乎在找哪里有垃圾箱?确认附近没有垃圾箱后,自己从包里找出一张纸,把苹果皮用纸包好放进包中。整个过程优雅、潇洒、文明、完美,让我受益无穷。

  我们家偶尔也削苹果,每次都是用一把切菜刀把苹果皮一块一块地削在地上,然后再扫地,既浪费了果肉,又不美观,果皮还难以清理。开化与原始,文明与落后,有时候就差了这么一眼,所谓见世面,大体就是如此。我外祖母跟我说过一句话:“山头洼尾读书,不如十字街头听讲“,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这次在上海时,大舅递给我一个苹果和一把水果刀,我就按照刚刚学会的这个方法把苹果削好了,尽管我是第一次削,效果也不错,削完的苹果皮没有断,形成了完整的一条,可以拎起来。舅舅想不到我这么一个乡下孩子,很少有机会吃到苹果的,削起苹果来动作竟然也能如此洒脱,大舅高兴地夸着我“老句“。尽管我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写,但我估摸着这是在说我很在行的意思。我本想告诉大舅,我也是前天刚从一个上海人那里学来的,但最终也没好意思说。大舅已经仙逝多年,这成了我此生向大舅所保守的唯一的一个秘密。大舅来上海十几年了,听懂上海话大摡没问题了,说还是不行,但有时候会冒出几个上海话的词语来。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