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忆海识贝27~我的大舅
在第13章中曾提到过当年考中学时我母亲名列第五名,我大舅名列第二十五名,但因为外祖父坚持传统观念,认为只有儿子才能光耀门楣,所以坚持让大舅上了初中、高中,最后参加高考。在高考中大舅考的并不好,在正式录取批次中,没有被大学录取,后来同济大学在落榜生中招收在实验室工作的实验员,大舅被录取了。大舅在同济大学地基基础实验室一面工作,一面自学大学课程,后来成为工程师。大舅妈是邻村的一位美丽姑娘,大舅去同济大学之前已经在老家成亲。刚开始是大舅独自来上海,大舅妈在家帮助外祖母一起料理家务。一年之后,我外祖父担心一对新婚夫妇长期分居会影响感情,坚持要把大舅妈送来上海。当时的上海,在大学工作的教师和员工,住房条件比上海其他市民要好得多。大舅在同济新村一排两层高的德国小洋楼中分得了一个单元,使用面积将近三十平米,包括一个房间,一个客厅兼餐厅,一个厨房和一个卫生间。在这套单元房里,大舅家一住就是将近三十年,大舅妈在这里生育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大舅妈一直在家带孩子和操持家务,由大舅一人的工资养家糊口,生活非常艰难。
大舅非常孝顺,尽管孩子多收入少,他还是给外祖父接到上海供养了很长一段时间,让外祖父有机会享受到现代化的大都市生活。现在外祖父已经仙逝多年,从我母亲给他书信中,他得知外祖母眼睛得了白内障,同时,外祖母年纪越来越大了,在农村生活已经难以自理。大舅四处奔走,总算如愿把外祖母的户口迁到了上海。
一九六六年暑假期间,大约是在八月份,大舅回老家来接外祖母去上海了。大舅离开老家已经十几年了,从大上海返回贫穷的故乡,可以说是荣归故里了。大舅带回来几十包糖果,就是六、七十年代时只有大城市才有的那种包装,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几十颗各种各样的五颜六色的糖果,袋口用塑料封扣扣起来,并可以拎在手里。大舅给村子里的每户人家都送一包这样的糖果作为礼物。村里的每个孩子都开开心心地吃着大舅带来的糖果,那时候在我们这穷乡僻壤能吃到上海糖果,确实是难得的口福。
我母亲也回来了,她是当时村里唯一读书识字的小姐,村里的伯伯婶婶和叔叔阿姨们从小就很宠爱她,都亲热地称呼她为小姑。乡亲们都过来看望大舅和我母亲,家中宾客满堂,热闹非凡,象过年一样,这是我童年时代中最快乐的时光。
过了几天,外祖母的户口迁移手续都办好了,自留地也退还给村里了,家里的房子和猪圈等都交给了小舅打理。我要离开这赐予我童年时代许多快乐时光的故乡了!
小舅整理出一辆板车,擦拭得干干净净的,将一个又大又厚的草蒲团放在车上,我外祖母就坐在上面。小舅把板车的拉车绳挎在肩上,双手握着二条车把手,尽量保持平稳地拉着板车,我们一行人走了二个小时左右,掌灯时分我们到达了长江边上的池口码头。
码头上的候船室相当于我们学校的四个教室那么大。高高的屋顶上吊着一只我从没见过的灯,发出的光特别亮,特别白,仔细看还带有一些蓝色。大舅告诉我,这是碘钨灯,俗称小太阳。在小太阳下,我们放好了行李,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作为晚饭。轮船要到凌晨四点多钟才能抵达码头,大舅在候船室的一个窗口处,花两毛钱租了一套卧具,是一张草席,一个枕头和一床被单,在候船室的一个角落里铺好,让外祖母、妹妹和我躺在上面睡觉。大舅小舅和我母亲三个人就坐在地上聊天,等待轮船的到来。
呜呜呜的汽笛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我睁开惺忪的眼睛一看,大家都已经收拾好了行李,于是我和妹妹赶紧起床去洗手间擦了把脸,跟着准备登船的人流排好队向前走。
轮船已经停靠就绪,我第一次看到了这么大的轮船,有好几个我们学校的篮球场那么长,一共有四层楼,每层楼的护栏旁都站满了旅客向我们这边眺望。大舅告诉我,这是长江航运公司的轮船,船头劈波斩浪的那部分叫首尖舱,首尖舱的上方有我最喜爱的毛体“东方红“三个红色大字,跟在这三个大字后面的是轮船的编号,我记得好像是“东方红12号“轮。
走到了一个闸口,上面的牌子上书写着“送客止步“,我们只得和大舅、外祖母洒泪挥手而别!一直等到轮船鸣笛驶离港口,我们才离开码头。
小舅又拉着板车给我母亲、妹妹和我送到城里的长途汽车站,这时是早上六点多钟,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经过殷汇前往灌口。在长途汽车站门口,我们吃了豆浆油条,小时候油条是我最爱吃的,由于在农村生活,很少有机会能吃到油条,上车前我吃得太饱了,车子驶到郊外的公路上,坑坑洼洼,颠颠簸簸,加上起得早,没睡好,我第一次晕车了,把吃的油条全都吐出来了。从此以后三年之间,我看到油条就恶心。晕车的毛病,从此开始,伴我一生,直到现在仍然只能开车,不能坐车。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