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正气小铁铺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正气小铁铺 (1 / 3)
        夏花开尽,初秋到来。

        这一天洛涵跟随逍遥子下山,说是去山下取一件东西,二人都身穿道袍,逍遥子还戴着上清芙蓉冠,手握拂尘,背着宝剑,没错就是宝剑,用上等的桃木做成的驱邪宝剑,用逍遥子的话说,身为道士岂能没有斩妖驱邪的宝剑,于是,洛涵也被迫背了一把‘真武太极阴阳桃木剑’,走动之间,仙气的样子十足。

        站在山峰上远望,整个太乙山脉犹如一条巨龙,山的名字就叫太乙山,是道家祖地,因为背靠道家,所以山下的村落叫正气村,山南有条大河,水流湍急,是从西向东而来,一路上又汇聚了无数小溪,到了太乙山受地势阻挡转而向南,数十里后再转向东,形成一个“几”字形。宛如一条盘龙。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以大台、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小台得名的主峰南五台,山腰清泉翠竹,苍松荫郁,确有“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之感。据《关中通志》载:“今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

        站在峰顶,南望太乙群峰,宛若翠屏环列,芙蓉插云;北望秦川,莽莽苍苍,壮丽河山,尽收眼底。五座山峰之间有大小庙宇道馆四十多处,布局得体,建筑精巧,流连其间,遐思不已。别具幽趣。好一处人间仙境。

        翠华山。它也是终南山主峰之一,又名太乙山。相传此地是太乙真神讲经传道之地。因此得名,山间有太乙谷,从谷口入山,约走5公里山道,就到了景观集中的正气村。村庄位於顶峰,要沿着村前怪石林立的十八盘盘旋而上。村东头相接太乙池,面积约7公顷。相传上古时期,山峰崩裂,堵塞山水,汇集成地,池水青绿如蓝,山影倒映水面,随着阳光反射角度不同而变化奇异。村东头有龙涎窝一景,溪流为瀑,奔泻作响。村东北有老君堂、金胜堂。

        下山不远开始走上官道,路边稀疏的田地种植着稷:又称粟,就是小米,这种植物耐旱,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的北方地区。

        庄稼的长势并不好,甚至很多地方都变成了荒地,逍遥子告诉他,一则是东岸地势高,不方便饮水灌溉,造成了土地干旱;另外就是秦统一前,也就是公元221年前,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此地大量精壮被征兵入伍,数年征战,兵灾,匪灾,旱灾,加上强征暴敛,生民十存三四呀”。

        春秋战国,后世的中国人基本没有不知道的,因为在影视作品中对这段纷乱历史有着记载,可以说只要提到孔孟,五霸主,十名剑等等就必然的提到春秋战国。

        走在路上,洛涵一边听着老道的话,一边回想历史的发展进程:“秦皇驾崩之后就是群雄并起各霸一方,随后形成楚汉分争的局势,几年间各路英雄豪杰在历史的舞台上粉墨登场,各显神通,他们以自己的身世,智慧,勇武,残暴,口才为资本,以这万里江山为棋局,以无数鲜血、人命为赌注,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演出”。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而一个涌出无数英雄的民族是悲惨的,这天下虽大,却永远也容不下两个英雄!一山难容二虎!”逍遥子告诉洛涵。

        来到山下,洛涵才看清整个正气村的全貌,与一般的正方形城池不同,村子南北长3里,东西宽只有1里,外围城墙皆用巨石筑基,上用黄土夯筑而成;不过墙堡如今已经残破不堪,很多地方都已经塌陷,设南北两座城门,房屋以奇宫八卦布局,村头立有一处小牌坊,上面模糊的写着“正气村”三个大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