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42、脱困 (3 / 9)
这个问题的答桉倒也不复杂,其实历代先贤都告诉过苏乙答桉。
佛家说:“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是名为我”。
这话的大概指的是佛家的“真我”之境,是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我,是自己主宰自己,不为任何事物偏移的自我。
但苏乙做不到佛家真我的境界,人生在世间,岂能真正自由自在?
苏乙不相信真有西天极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没有什么地方是极乐的,所以真我注定只是一个理想。
这不是苏乙想要的答桉。
佛家不行,儒家呢?
儒家说:“仁者,人也”。
先贤们认为只要仁义,就是自我。
儒门讲究微言大义,所以这其中的道理解释起来就有些复杂。
儒家认为天地人作为宇宙三才,是统一和谐的关系,这样看待世界的话,就根本不必问出“我是谁”、“人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因为儒家眼中的人不是单独个体,我也不是孤立独一的存在。一个跟天地互不联系的个体一定是虚构的,甚至是杜撰的。
因此在儒家眼里,要问我是谁,就要问天地,问所有和我有关系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对自我的认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