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攻尹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大攻尹 (1 / 2)
        可以说长平之战的失败是赵国灭亡的前奏,而长平之战除了是双方军队的较量更是双方国力的较量,可以说双方在这场战争中都投入了全部国力,而赵悝认为赵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首先应该是双方国力的差距其次才是军队的差距。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被打造成了一个强大的战争机器,国家保护所有为战争服务的职业。军功爵制度大大提升了秦国士兵的作战能力。重农抑商政策加上肥沃的关中平原和后来的成都平原使秦国粮草充足,甚至可以维持60万大军。

        另外商鞅还注重控制国民思想,焚烧儒家书籍,禁止讨论国家政策。使整个秦国凝聚在了战争的车上,秦国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备战。

        反观赵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赵国的改革主要是军事改革,因为赵国地处中原北方,国内融合了许多其他民族的人,所以赵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政策一方面是为了提升了军队战斗力,另一方面未尝没有促进了国内民族和谐的目的。与之相比,赵国的经济政策却没有出现根本变革。

        虽然赵国的历代君主也都重视农业发展,但由于赵国北方为不适宜耕种的高原地区,所以赵国的农业发展却始终不如秦,魏等国。

        战国时期,赵国农业以水利灌溉为主。赵国境内的内陆湖泊薮泽较多,河北大平原西侧与太行山冲积扇之间有鸡泽、汦泽、海泽、皋泽和大陆泽等,汾水流域有昭余祁薮,这些都可以用来引水灌溉。河北平原地区赵国农业发展还是不错的,赵国的政治中心也位于河北平原。

        但赵国越往北走就越不适合农业发展,赵国的北部直到后世所说的蒙古高原,这里是广阔的草原,适合放牧。所以虽然农业依然是赵国的立国之本,但商业和畜牧业仍在赵国社会经济中占较大比重。

        本来赵国的农业生产就不如秦国,长平之战前赵军还在田单的带领下与燕军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赵王用济东三城合计五十七处城邑与齐国换来的田单只是回报了赵王三座不超过三百平方丈的城市外加赵国日益空虚的粮仓。

        虽然有些具体的历史赵悝并不记得了,但他知道长平之战的结果是赵国惨败,所以只靠现在的赵国是不足够和秦国争锋的。至于说靠六国合纵,赵悝心里只能呵呵俩声,还是不要期望六国合力的比较好,六个国家怎么可能齐心协力,自己强大起来才是硬道理。

        ......

        时间进入四月,赵悝已经来到这里五天了。随着这几天的休养,赵悝的身体也已经基本恢复了健康状态。赵王大喜,特意在最近忙碌的时间里抽出空闲来摆家宴庆祝赵悝身体康复。

        由于国内灾情的影响,今年赵何已经很久没能这么高兴了,赵悝这次如果没能扛过来就只能立尚且年幼的赵丹为太子了。

        这次家宴规模不大,除了赵悝和赵王之外还有赵悝的弟弟赵丹以及赵王的王后。赵国贵族讲究寓食于礼,以食养口。宫中设有专门的宰人负责赵王的饮食。

        王后在赵悝到殿内之后就一直在关心他的身体,赵悝虽然知道母后是一番好心但心里还是稍微有些不太适应,对于母后的嘱托只能嘴上不断应承着。捱了一会儿宰人终于上食了。赵悝发现除了饭食以外大多是用铜豆装的肉食。

        河内地区“畜宜牛羊,谷宜黍稷”。其中粱肉多为贵族享用,而粟(又称稷)则是普通百姓的主要粮食。除此之外赵国境内大泽河流区域也有发展渔业,鱼在赵国是一种极普通的食物。史记晋灵公曾派勇士刺杀赵盾,勇士见赵盾正在吃鱼,心中佩服其节俭不忍杀他,反而自己刎颈而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