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2 / 6)
“老朽一名乞丐哪里来的名字,还请先生起吧。”老乞丐看着公孙善,连忙摇了摇头。
公孙善抱着孩子若有所思,看着孩子嫩稚天真不明所以的样子道:“既然如此,便叫此子不明吧。”
“好,好,好。”老乞丐连连叫好,笑的脸上的皱纹卷起。
燕朝129年,济州济阳县城外,落凤庄后山坡上,一座略微清凉的木制房屋坐落在此,木屋不大,共三间,中间件一座座北朝南,东西各分落一屋,外由参差不齐的篱笆围上,在南正大门由两根高大概两米的木桩构成,大门上是晒干的稻草,西厢房是厨房,东房分两间,是公孙不明与公孙善的卧房。靠北的是公孙善的,靠南的是公孙不明的,正房与厢房皆是木柱干草顶,,正房进门是一副竹画屏风,白色的宣纸有些泛黄,还有几处撕毁后修补的痕迹。屏风前摆一八仙桌,左右各一八仙凳,上面一尘不染。向左着是一排排的书简与图书。整洁的排放在书架上,与桌椅一样,书架上也是一尘不染,向右则是一长发型两边翘起的矮桌,矮桌上铺着宣纸和整齐的摆放着文房四宝。矮桌后有一蒲团。
山坡后有一小溪,水清澈可见其底,经常有小孩在此嬉戏。
山坡上从木屋里传出许多孩子的朗朗读书声,公孙善乃是一名夫子,老师,在附近城外的庄子上,公孙善是唯一一名识字者,并且还是一名进士,曾经也是燕朝从五品的官员,但得罪豪门亲戚,被贬为小吏终生不得科举做官。于是心冷之下便来济州的济阳县想当一名夫子,但豪门世家同乘一船,在豪门的影响下,城中不敢留下公孙善,于是公孙善便来到了落凤村。
公孙善的院子中摆着数十个长桌,每一个长桌上皆有两三个孩童在朗诵着手里的千字文。在正房前,孩童的面前的高桌上有一名十五左右的少年,他手中捧着礼记,眼睛望着下面的孩童,今天他的任务是教会下面六七岁到十三岁左右的孩子诵读千字文前几句。
千字文仅仅千字可却不是那么好学,燕朝用其为孩童的启蒙之物,但孩童们却无法理解里面的意思所以诵读起来无比困难,所以只能每天教几句,然后让孩子们强行记住。公孙不明也在为此烦恼着。
公孙不明摸了摸脑袋,看着从小爷爷让他背诵的书籍,他希望呢冲中找到一些快速让孩子们记忆的办法,但事愿人为。
如今的公孙不明已经参加过乡试,虽然成绩一般但也成为了一名举人,年纪如此小的举人,在百姓家也算是凤毛麟角了。所以让公孙不明教导学生乡亲们还是没有什么意见的。
公孙不明站起来,把手向后一背,这个姿势是他和爷爷公孙善学的,感觉很有威严,道:“昨日已经交给诸位千字问的前两句,不知各位可曾明记?”
“秉先生,”一名十三岁的男孩站起来道,“以可以诵读。”
公孙不明认得他,他叫刘帆,在庄上有些钱财。燕朝虽然也分士农工商但还是允许工商后代参加科考的。父亲做茶叶生意,走南闯北的积攒下一些钱财,本来刘帆的父亲刘浩想孩子去城中求学,但城里的老师看不上刘浩的商贾身份,所以来了公孙善这里。虽然刘帆家中有些钱,但其好学性让公孙不明都为止动容,刘帆经常私底下请教公孙善与公孙不明,如今他的学问下一年的童试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嗯,”公孙不明缓缓点头,示意他坐下,看向其他的孩子。见其一个个抓耳挠腮,低头不语,便知道真正诵读的没有几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