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2 直学士领天威军 遇太子甚觉无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2 直学士领天威军 遇太子甚觉无味
        苏天行看着图纸,脑中回忆着那本书对鸳鸯阵的解释。道:“此乃学生从一高人处得到的阵法,名曰鸳鸯阵。这个阵法由十一人组成,在这十一个人中,有一个是队长,他站在队伍的前列中央,其余十个人分成两列纵队,站在他的背后。虽说只有十个人,他们却持有五种不同的武器,并组成了四道互相配合的攻击线。在队长身后,是两名持有标枪的盾牌兵,他们用盾牌掩护自己和后面的战友,并首先投掷标枪发动进攻。掩护盾牌兵的,是站在他们后面的狼筅兵。所谓狼筅,是利用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丫,每支狼筅长十尺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兵士的进击。狼筅兵的后面,是四名长枪兵,他们是队伍的攻击主力,看见敌人,就使用长枪前刺。队列的最后,是两名短刀手,防止对手迂回,从侧翼保护长枪手。这就是鸳鸯阵的组成,请官家和三位相公指点”。

        赵佶见苏天行说的头头是道,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道:“三位听了天行的解说,对此阵法有何看法”。蔡京“呵呵”捋须一笑,道:“臣自为官以来,一直是文官,虽说年少的时候,也看过几本兵书,但对行军打仗实是一窍不通。童枢密领军多年,对此阵法定有独道见解”。

        童贯道:“臣觉得,此阵过于繁杂,不适用于战场。臣不知道这少年是从哪里得来的这阵法,但臣熟读兵法,从未见先贤名将说过此阵。还是不要凭着一个写了几首诗词的书生臆想出来的阵法,将我大宋将士的性命置于险地”,说完阴鸷的看了一眼苏天行。苏天行心里暗骂一句“死人妖,你懂个屁”。赵佶听后点了点头,见李纲还在看着那阵法图,道:“李卿觉得此阵如何”。

        李纲道:“臣觉得此阵法可用”。赵佶道:“李卿何以这样说”。李纲道:“此阵法一看就是对付步兵的阵法。辽金和西夏的骑兵比之我大宋要精良很多,若我大宋可在步兵上用此阵法来弥补骑兵的不足,以后对敌战争,可以大大减少我大宋将士的伤亡数量。只是,臣看此阵......”,说到这微微摇了摇头。

        赵佶道:“朕知道李卿甚通兵法,李卿有何话,可畅言”。李纲道:“只是臣觉得,此阵有一点不足,就如童枢密刚才所说,此阵过于繁杂。当然,如果只是过于繁杂,可让士兵通过累月练习,弥补不足。可此阵由十一人组成,战场上敌我位置方向不断变化,若敌人灵活多动,此阵转向困难,往往会贻误战机”。赵佶和蔡京听后点了点头,童贯则是冷笑一声,然后看了看苏天行。

        苏天行听了李纲的话,觉得此人确实如陈大方所说,甚懂军事。以前在陈家私塾的时候,陈大方就经常提起李纲,对李纲的才能也是赞不绝口。

        不过李纲此话,正好可以引出苏天行想要说的话,于是道:“学生常听我义父说起,李相公虽然是文官,却极通兵法,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李相公所言甚是,但李相公不是第一个说这话的人”。

        李纲“哦”了一声,道:“还有谁,难道是大方贤侄”。苏天行摇头道:“说这话的人是我的师兄岳飞。我师兄不仅仅指出此阵的不足,而且还给出了解决办法”。

        李纲略显兴奋道:“请苏公子快快说”。苏天行心里一乐,道:“官家,可否借笔纸一用”。赵佶朝刘升点头示意。

        苏天行画好了两张阵图,赵佶随便看了看,就让刘升把阵图拿给三位大臣看了。苏天行道:“我师兄岳飞把这两个阵法称为五行阵和三才阵。当战场情况变化的时候,会以鸳鸯阵为基础,进行第一次变阵。队长身后的两列纵队各自分开,以五人为单位进行布阵,狼筅兵迈步上前,与盾牌并列,形成第一道防线,两名长枪手跟随其后,短刀手殿后,开始独立作战。当想要追击敌人的时候,可以由五行阵变成三才阵。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队员,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两名长枪手紧跟在他的身后,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别站在长枪手的侧方,保护他们的侧翼。阵型在狼筅兵的带领下,开始发动追击。当然,我师兄说,虽然五行阵和三才阵比之鸳鸯阵简洁灵动太多,但也得经过长期的训练,使得兵士间的配合默契无间才可上阵杀敌”。

        苏天行说完,李纲顿了顿,消化着刚才苏天行的话,忽然拍手道:“真是人才。官家,臣请求,让苏公子的师兄入我大宋行伍,为国效力”。苏天行一听,心里乐开了花。

        赵佶笑道:“李卿还是这急性子。蔡卿和童卿觉得这阵法可在军中推广吗”。蔡京道:“回官家,臣现在对此阵还无法完全理解”。童贯道:“臣觉得,此时说这阵法有用否,都是纸上谈兵。这阵法需要造制大量的新式军械,若阵法有用倒还罢了,若阵法中看不中用,耗费的都是民脂民膏。现在我大宋用钱的地方太多,没必要为了这一个结果无法预知的阵法而白白耗费国库财力”。

        李纲道:“官家,臣不同意童枢密的看法。一个新东西,总得试一试才知道是否有用。骑兵也不是一下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而是一步步的增加马鞍,马缰,马鞭,马镫,最后才成为骑兵的。若现在世上根本没有骑兵,苏公子今天所荐的也并非阵法,而是骑兵图样。童枢密难道会说骑兵在战场上无用吗”。

        赵佶见两位大臣意见向左,心想“童贯说的也不无道理,若此阵法确实没有用,我大宋数十万将士,就要造数十万的新军械,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李纲说的也在理,我大宋军械一直都是那样,对外战争也很是乏力,若这阵法真能提高军队战斗力,那我大宋就可再也不怕外敌侵扰了。嗯,不如中和一下,先封苏天行一个武官,给他数千军士,由他训练数月,之后再看如何”。

        赵佶刚想开口说,只听蔡京道:“臣听了童相公和李相公的话,觉得都有道理。但苏公子的阵法弃之不用又太过可惜,全军推行又风险太大。臣觉得,不如封苏公子一个禁军教头,从禁军中拨出数百人,由苏公子负责训练阵法,数月之后再看战力如何。如若可以,再逐步在全军推广”。苏天行一听,心想“禁军教头,林冲”。

        赵佶笑了笑,道:“蔡卿所言极是。但朕觉得数百禁军有些太少。驻守汴京城的禁军就有数万,朕打算在城外给天行腾一处校场,再拨给天行一万禁军,由他操练。至于官职,天行文采斐然,又对朕多有进言,就授天章阁直学士,领游击将军。这一万军队就叫......嗯......就叫天威军。希望这只军队在通过训练后,能够在战场上打出我大宋的天威”。

        当三位大臣听到赵佶说要授苏天行天章阁直学士,领游击将军的时候,纷纷愕然。苏天行也是惊讶不已,但更多的是激动。

        童贯急道:“官家,臣觉得这样不妥。苏天行乃一介书生,并无功名在身。天章阁直学士乃我朝从三品官职,直接授予,恐其他朝臣会有私言”。

        赵佶道:“以天行如此身份授天章阁直学士当然不妥。但三位大臣这两天应该有所耳闻,朕的女儿福金倾慕苏天行的才学,一定要招这少年为我大宋国婿。此事不仅闹的汴京人人皆知,连秦桧今早都故意毁谤了福金一番”。说到这,顿了顿,又道:“蔡卿,本来朕与你约好,要福金下嫁你蔡府,现在看来是不行了。福金在众多帝姬中,是最惹朕疼爱的,朕不想看到她不高兴。望蔡卿不要见怪于朕”。

        蔡京道:“犬子无福,亦无惊世之才,实是配不上茂德帝姬。苏公子才貌皆上上,与帝姬实乃天配”。赵佶满意的点了点头,赞道:“蔡卿豁达,不愧是我朝第一重臣”。

        又道:“朕决定,今日为福金和天行订立婚约。这样苏天行就是我大宋未来国婿,授一个天章阁直学士也合乎情理了”。说完看向三位大臣。

        三位大臣对听到的一切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见赵佶看向自己,才纷纷站起来拱手道:“恭喜官家,得此贤婿”。苏天行也没有想到赵佶如此之快就同意了自己和赵福金的婚约。坐在屏风后面的赵福金听到赵佶的话,虽然高兴,还是有一丝丝的别扭和怅然。自己虽然和苏天行关系特殊,但穿越前也没想到要这么快订婚,没想到穿越后,才和他见面一天,就要订婚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