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同甘共苦整军成(首更,继续投票、收藏、推荐好友!) (2 / 4)
跳荡兵则不同,除了练习圆盾格挡,横刀砍杀,还要精练武艺,注重灵活,他们是撕裂敌人阵线的匕首。
刘鄩带领着弓弩队训练,看似好练,实则门道颇多。全队必须依口令而放箭弩,有时刚搭上箭弩,放箭口令就响起,众人开始时射的整齐不一,且由于匆忙大多没有准头。
有时箭弩已经搭上十数个呼吸,士兵的手都有些酸麻,也无放箭弩的口令,或坚持不住失手放出,或口令响起时没有反应过来,匆忙而射,刘鄩没有下令就不准私自乱放,违令者必严罚。
如此严苛,皆因弓弩兵最讲究团队性,只有齐射才有威力。亦讲究灵活性,如大唐军中规定“当接敌至一百五十步时,弩手开始发射,至六十步时,弓手开始发射,至二十步时,弓弩手放下弓弩,拿起随身携带的格斗兵器,与步兵队一起向敌阵发起突击。”
敌人冲锋的速度不同,发射的准备时间自是不同的,如遇突袭,免不了要紧急集合、快速放箭弩。
而且为了增加实战性,刘鄩特意让人分别在六十步和一百五十步外,将靶子放倒,再随机拉起。距离是固定的,但拉起的靶子位置却不固定,这就需要随机应变,毕竟战场上敌人不会站着不动让你射的。
同时,为了提高步兵和弓弩兵的抗压能力,王师范带着骑兵队如战时般由小跑、缓慢提速、到全力冲刺,冲向两队正面,而对两队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不准后退一步!
王师范每次都是带队冲到距离两队只有数步远时,才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擦阵而过,这不仅给两队带来如泰山崩于前的压力,还对骑兵们的骑术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番高强度训练折腾下来,每天傍晚结束训练之时,这群全军体能最好的牲口也着实吃不消。为了给众人补充营养,除了骑兵射中的野味,王师范还自掏腰包,每日再买来一头猪。
此时节,军中除了战后或特殊原因犒赏,底层士卒是很难吃到肉的,见到天天有肉吃,众人也就没有了抱怨,反而坚定了继续训练和追随之心,毕竟“跟着咱王县尉混,有肉吃!”
这也成了日后破浪老兵跟新兵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久而久之,成了破浪都的传统。
三天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在一番密集训练下,“破浪都”有了一点儿强军的影子,但毕竟真正的强军不是出于训练场,而是来自战场,只有在血与火的锻造下,才能王者归来。
王师范心中深知此中道理,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初步成军,还是很满意的。
当日训练提前结束了,王师范让兄弟们好好休息一下,好有充足的体力应对明日的长途行军。
随后,和刘鄩、王猛王灵四人回到益都城中的王府,与父母共进一次晚餐以示道别之意,毕竟马上就要离家赴任,下次回来不知会是什么时候了!“出必告,发必面”不只是后世清朝以后才有的,它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好儒的王师范必然身体力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