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 轮回 (1 / 2)
自石承澈迁都洛阳之后的几年里,楚朝亦是相安无事。到了宣明十六年,石承澈也从当初的少年进入中年,到了五十岁的年纪。这时的宁王崇域已到了二十四岁的年纪,太子崇坤也已十七岁。自己的儿子当中,长子燕王崇基已二十六岁、次子定王崇均二十四岁、三子肃王崇圳十七岁、四子荣王崇圣十五岁、五子宋王崇坚十三岁,六子魏王崇壑八岁。各个皇子虽说年龄参差不齐,但也已有不少皇子已成年。燕王崇基更是给石承澈添了两个孙子石厚作、石厚仁。
到了宣明十六年岁末,突厥王庭发生政变。原来是老大汗死了之后,两个儿子为了上汗位竟厮杀起来。突厥也因此而元气大伤。到最后,小儿子穆尔特为了夺权,主动向楚国成臣献地,请求楚国派兵协助。
石承澈得到这一消息后当即和大臣们一起商讨如何应对。那朱氏兄弟认为突厥如今元气大伤,楚军大可以出兵把两股势力都给摆平了,如此可以收下漠北之地。
吴昭认为天下刚定,百姓休养生息,不宜用兵,当静观其变,待双方精疲力尽之时再伺机而动。
对于他们的意见,石承澈不是很满意,这回,他倒是想听听年轻人的意见。于是,他问了问肃王崇圳。
崇圳说道:“突厥肯向我朝归顺乃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此机会怎能放过。我们当接受对方归顺,同时派兵攻打残部。”
石承澈道:“那接着呢?归顺的突厥部如何处理呢?”
对于皇帝的这个问题,崇圳此前倒是没有想过,他想了想,便说道:“若迁徙内地,有重蹈五胡之患。可令他们必须与汉人通婚,男人必须取汉族女子,女人必须嫁汉族男子。另外,必须令他们习汉语,学汉字。如此过两三世,这些人便汉化成我朝子民。”
对于崇圳的这番言论,石承澈不禁夸道:“妙!妙!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不再防范这部分突厥人了!”这次,石承澈派遣老将门宏为主帅,左副帅由朱令驷担任,而右副帅则由燕王石崇基担任。石承澈的这一举动对燕王寄予厚望。另外,他命各地征调大军,在此期间他派使把崇圳的意见转达给穆尔特。
燕王自然也知道父皇对自己的期望,只不过他心里还是有小九九的。原来这燕王是皇帝的嫡长子,论资排辈,他自然是要当太子的。而如今的太子竟然是伯父石承润的儿子,自己的堂弟石崇坤。故而石崇基对此愤愤不平。而这一次,父皇给了自己机会,自己定然要好好把握机会。
宣明十七年元月,待穆尔特接受了楚朝的意见之后,石承澈便让三位统帅带着三十万大军出发往边境去。三位统帅之中,门宏和朱令驷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出发前石承澈曾特意交代过燕王要听两位老将军的指示。
楚军过了边境之后,和十万突厥绝军队汇合,一路往王庭攻去。按照门宏的意思,突厥骑兵当先锋,楚朝步兵和神机营在后方。宣明十七年四月,北突厥在漠北平原上吃了联军一场大败之后损失了三万兵力,而后北突厥率残部往西边一路狂奔。从此再也不赶南犯。
至此,石承澈才真真正正地统一天下,收复燕云十六州。而漠北之地被楚军收下之后,楚朝派汉人去漠北,遣突厥人入中原。按照原先石崇圳的意思,入境的突厥男子必娶汉人女子,突厥女子必须嫁汉人男子。
自平定突厥之后,燕王石崇基在朝中的威望甚高。朝中也有一部分人揣摩圣意,认为石承澈有换太子之意,故有很多人支持燕王石崇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