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游子归来 (1 / 3)
人才在任何时代或国家里都是最珍贵的资源。
譬如治国理政,权力分级传递至一个个聪明的脑袋里,广阔的疆土上的资源和子民便可迅速被组织起来。
权力带来的红利与一颗颗野心碰撞产生美妙的化学反应,诞生了一批批向往权力与地位的士子,他们可以为此付出别人无法想象的血泪,虽然前途并不一帆风顺。可是一旦成功便可名扬乡野,惠泽子孙,这赌博一般求取功名之路上满是赌徒。
梁朝的年轻人们渴望成功,可金字塔尖上站不了天下芸芸众生,残酷的选拨和要求成为必经的坎坷,而若有贵人相携,便可一步登天,事倍功半。
梁朝的举贤之道共有两条:一文一武,武举之法,各县经严苛训练之后择三人至大都参考。经历体魄,器法,兵阵三科选拔。
最终由京都兵马司评定后,若榜上有名,则配发虎符,以虎齿数来判定上下,最高等虎有五齿,单齿属惊险上岸者。落选者则赏一杯青梅酒,其中心酸全在杯中,不可言说。
刘家习武传家,至刘清泽一代,大哥刘威虎武举得三齿,回闫山县辅佐刘铁;二哥刘器,武举得两齿,留京为京军。刘家自曾祖刘开山开始,世袭驻边将军,一口家传钢枪誉满天水镇。
刘清泽作为刘家四代之中唯一一个通过文举选拔而得到功名的的子孙,更是是让刘家感到光荣无比,文举下分两科,经义科和理术科,经义科传习经典,细研治国之道;各地学子们若通过县考,郡考,州考后名列前茅,则可至争鸣馆进修三年,修满后可入仕途;理术科亦然,轮番择优,入非攻堂研学,大成后入仕途。
刘清泽,刘铁第三子,自幼好文喜理,六岁入学,十三岁文举双科县考第一,酒泉郡督学大喜,力荐刘清泽入秦州首府长安郡读书;十五岁少年郎便参加郡考,得长安郡第六,取茂才名号。
刘清泽年幼时得功名,一时间闻名西北。刘铁作为爹爹更是觉得光荣无比,与几位好友饮酒伶仃大醉时也不忘夸几句三小子:这刘家代为武人,代有战死沙场的铮铮男儿。
而聪明脑袋,几代人只出了个自己的三儿子。作为军人视死如归是天分,可是谁希望自己子孙永远在这西北边疆天天面临死敌呢?
到了自己儿子这一代,第三个儿子终于有可以走出这肃杀西北的希望了,也许这聪明小子还会成为封疆大员呢!做爹的怎么不会开心呢?
刘清泽大跨步踏入位于闫山县县城东南角的家中,闫山县归属秦州府酒泉郡,南联蜀州府祁连郡,多丘陵,少良田,县民放牧酿酒为业。天河源起天峰,自西北流向东南,横贯秦州三郡,闫山县临天河而建,牧草茂盛,牛羊众多,烈酒尤其出名,这一方水土养出勇武之甲士,死战苦斗,天下闻名。
刘清泽,一十七岁,仪表不凡,七尺男儿,身材结实,一双眸子里看得出慧光,面色如玉,可骨子里到底是西北汉子,天生喜欢豪饮击剑,虽没有大哥勇武,但是一般甲士定不是他的对手。
三年前考取茂才后声名大噪,刘清泽的恩师是个不喜欢热闹的人,他深知,年少出名对孩子们并不是好事,年轻的士子们需潜心修学,知行合一,方可成才,同几位得意弟子共同商议后,便下决心纵马游学,访问天下名士,已经两年有余了,兜兜转转回到回到了闫山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