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福昌县子 (3 / 4)
从苏良嗣手中接过账本,郑东也略微浏览了一遍。
只见排在第一位的,还是第七户的牛二河,平均亩产为三百九十四斤,第二名是第十六户的李大,之前的短签第一,今年平均亩产三百八十一斤。
排在末位的,是第十三户张大干,平均亩产三百三十斤。
另外,蔡小刀还特别记录了单亩最高产,是为郑老丈家的一亩好田,单亩收成高达四百二十七斤。
对于没见过杂交水稻和杂交小麦的唐朝人,这样的数据确实会让他们大吃一惊。
郑东给苏良嗣解释了一通,表示自己也没有怎么指导,完全是因为农户们实心用事而已。
苏良嗣哪里肯信,回去就把此事上报给了武则天。
作为劝课农桑的主导者,武则天怎么可能会放过郑东,因此郑东就跪着给武则天讲解小麦耕种的过程和细节。
再加上苏良嗣呈上来的那篇《观刈麦》,以及李昭德抄录过来的《师说》,武则天又惊又喜,
“你小子,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一诗一文,一农一教,可谓是教学农事两开花啊!”
郑东趴在地上不敢吱声,生怕武则天心血来潮,让自己当堂赋诗作文,那这不就露馅了?
武则天抱着那两纸文章,坐在御榻上品鉴,挥挥手便放郑东回去了。
第二天,小太监宣和来到郑东的男爵府,手里拿着一卷制书。
制曰:“鸾台:朝散大夫行司农丞福昌县开国男赐绯鱼袋郑东,精勤从事,力行徇公。天子唯谷是恤,思富国便民之事,莫若端本,以尊农事。盛礼兴乐,望虽重于执珪;八政一农,事尤殷于理粟。况东选育嘉禾,坚白在公,宜回职金之府,更膺搜粟之寄。可守司农少卿,并赐爵一级,为福昌县开国子,其余散官如故。制书如右,符到施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