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建居涟川邵留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建居涟川邵留村
        程风这几天都在家忙着做粉丝,中间用原本的库存,加上这几天做的木屐和席子又送去了一批,程风没有去,而是让程常星带人去买卖集送的货。

        程风帮着收购村里的红薯干,然后再集中村里的石臼、大小石磨制成红薯粉。先用石臼把红薯干砸碎,然后用磨磨碎,由于村里总共就两个驴拉的石磨,根本不够用的,又把村里手摇的小石磨也都动用起来了,磨好还要用细筛子过滤成很细的面粉才能下锅做粉丝。做好的粉丝还要挂在竹竿上晾晒干才能拿出去卖。

        由于粉丝要晒干要不少时间,但程风钱却花的差不多了,把押金都全投进去了。席子还好,按计划进行着,速度也没问题,但木屐制作却慢了很多,由于程风不愿意提高收购价,收购的量也不多。程风就想着不能等粉丝全干透就卖,等晾的半干就提前拿去卖,这样粉丝更重,更压秤,可以多卖些钱。程风也是没办法了,反正这红薯粉丝大家都没见过,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在这个时代,只有南方有米粉卖,而且程风也是告诉村民,他之所以想出这红薯粉丝,就是听说南方既然可以拿大米做粉丝,他们何不试试用红薯能不能做粉丝。

        红薯粉丝大家都没见过,更没吃过,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又怎么会去买,又怎么有销路呢?

        程风想到的办法就是先免费送给一批粉丝,他这两天已经分好几批村民,分布像他们所在的双湖镇,周边的买卖集、山城集等周边乡镇集市的面馆、客栈等免费送红薯粉丝,让他们自己试吃和给顾客试吃。程风还计划过两天像周边几个县城也都送一批免费的粉丝。

        这一天上午程风和爷爷,正在研制一款可手摇为红薯切片的削片机,村里的红薯干差不多都快让他们用完了,必须把新鲜红薯切片晒干。因为拿刀切片太慢了,程风就想着做一个手摇的削片机器。程风让爷爷做了一个半圆逐渐向下缩小的木质容器,又把两把鐁去掉柄,把一块圆木板凿出一个长条口,安上两个鐁,再做一个手柄.......

        程风和爷爷忙活了大半天才搞好,但这第一个手摇削片机成本有点高,主要是那两个鐁太贵了,而且鐁做的效果也不好,只能将就用着,看来要去镇上找铁匠打制定做几个铁片才行。

        “小风呀!这十月一过了!我们这些长辈去祭祖,你也跟着去吧!你上次掉湖里大难不死,后面又因祸得福,交结了宋王世子,这全凭祖宗保佑啊!你记忆还没回复,更要去祭祖,求祖宗保佑你早点恢复记忆!”

        程风和爷爷刚刚吃完午饭,就看到村长程仲贤带着一帮村里的长辈过来,要拉着他一起去祭祖。

        这里清明前和十月一过后祭祖扫墓他是知道的,因为一直到后世都还是这样!

        程风也就跟着一起去了,他不懂现在的规矩,也就有样学样,跟着照做。

        程风照着仪式做完,才有机会仔细看了下祖先的坟茔,不是很大,长满了荒草,面前立了一块碑,最上方写着程氏祖莹,下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字。

        程风也想了解一下祖先的历史,就仔细看了下去,只见上面写到:

        ‘万物本乎天地,人本乎祖宗,非天地安得生焉,非祖宗岂能产焉......

        祖公华良出幼时赘入程门,过籍于涟川,建居于双湖镇邵留村......’

        程风粗略看了一遍,也不敢多留,就跟着大家回去了。程风也想不到他这程氏祖先还是赘婿,他们这些后世子孙都改了姓氏,也不知道以前姓啥,当然他可不敢跟长辈们问这个。

        入赘改姓他作为个现代人又觉得没啥,一个姓氏而已。虽然后世都还在争执孩子应该随母姓还是随父姓,其实对他来说这个很好解决。

        后世包括他现在所处的时代其实大部分姓氏都是只说时,而不说式了,这个最起码在春秋就流行这个。最早上古姓其实都是随母,经常有人讨论现代孩子应该随母姓还是随复姓。其实这个很好解释,《左传》曰: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所以最早都是随母姓的,故上古姓大部分都是女字旁,就比如程氏,其实是妫姓。现在的我们说的姓其实都是氏,而氏主要表示居住地,古时诸侯贵族以封国、封地为氏,所以说后世之人,如果说要争执该随谁姓,其实好解决,住在男方家,男方出钱多就跟父姓呗!住女方家,女方出的钱多就跟母姓呗!这跟古代赘入改姓一个道理呀!

        程风自然不会关心祖先姓什么,他更关心的是涟川是什么地方。他这些天读了那么多书,自然要研究一下他现在所在的地方叫什么,以前这里有很多地名,但他没听说有涟川这个地名呀!

        “贤老爷爷!咱们那祖碑上涟川指的是哪里?”程风走在回去的在半路上问村长。

        “涟川就是咱们这呀!还能是哪里?”村长程仲贤回答道。

        “咱们这不是叫永城嘛!以前叫马甫,没听说过涟川这个名字呀!”程风又问道,他只知道有个涟水,但那地方应该在后世的江苏呀,离这老远了,而且一个涟川,一个涟水只能说相近。

        “我也不知道,官府是没这样叫过,但咱们底下一直有这个俗称,我也不知道为啥有这个名字!”村长说道。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