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小金泰熙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六章 小金泰熙 (1 / 2)
        一定意义上,这可能就是赛里斯、扶桑、半岛这东亚三国国民的区别。

        赛里斯人自认为历史悠久,五千年文明不绝,他们喜欢吹嘘自己文明中有着久远历史的东西,也有不少人人本着朴素的爱国情怀,固执地认为三皇五帝之类的神话传说是真正的历史,五千年的文明一年也没有少。

        但大部分赛里斯人还是实事求是的,不会把北京猿人当成自己的祖先,也不会说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孕育了中华文化。同时,赛里斯人会老老实实承认外来的习俗和传统,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

        (题外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史学界对商前文明的争议在于这个文明到底是不是夏朝,到底算不算一个文明或者朝代。你说它是吧,出土的遗迹中都是断续的字符,不能系统地记载,不算文字。你说它不是吧,商朝用甲骨文和钟鼎文记载了他们前面的夏朝,并且在记载中夏都对应的地点发掘出了二里头遗址,所以根据商朝的记载也可以确定夏。但哪怕把二里头遗址当做夏文明也算进来,距今也只有四千年,上下五千年的水分很大的。

        怪就怪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殷商拉高了文明的底线。古埃及一堆离谱的世界奇迹现在还能看到,各种巧合的数据甚至让人猜想是不是沦落到地球的外星人建造的,同时还有象形文字流传于世。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了玄武岩上。殷商先把文字刻甲骨上再刻青铜器上,内容甚至包括了商朝的制度历法和祭祀。

        珠玉在前,夏朝如果想成为真正的史学认可的文明朝代,还需要更多的文字来证明。

        不过鉴于古印度也没有系统的文字传世,把中华文明起源往前推到夏朝也不是没有道理。)

        扶桑人不否认中原文明对他们的影响,并且由于扶桑是岛国,中原文明传过去后与本土交流比较少,在那边生根发芽本地化,传统和习俗都被改了个遍,有不少形式已经看不出其源头了。

        扶桑人不仅不否认这些传统来自于中原,还喜欢拿着被他们改到赛里斯人都不认识的传统宣称这才是赛里斯正统文化,那边大陆上的文明由于被鞑子入侵早已不是那个华夏了。

        而半岛的情况更特殊,他们一直是以中原文明的属国自居的,结果到了近代被强行从赛里斯上割下来。为了维护统治的合法性,半岛只能竭尽全力地在自己的历史上抹去原来宗主国的痕迹。

        于是本来是由于汉字太难学而创作出来的注音被当作了所谓半岛文明的文字,一部野史中编造的所谓四千年前的檀君变成了半岛文明的先祖,而半岛所有稍微有点历史的传统或者事物,都被当做半岛自己的文明传承而吹嘘。

        江陵端午祭申请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就是这样的产物。半岛申请的是江原道江陵地区在端午节前后的巫祝祭祀活动,而不是端午节。明眼人都知道这个端午祭归根结底是赛里斯端午节的影响,但半岛还是自豪地宣称这传承了一千多年的祭祀是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至于赛里斯的端午节?关半岛屁事。

        半岛人对于自己的历史就处于这样一种矛盾的状态。

        一方面清楚自己文明就是起源于赛里斯文明,充其量在半岛演化出了新的传统,但由于“文化自信”,一句也不能提赛里斯。

        另一方面半岛人又为了这些演化出来的传统而自豪,毕竟这些传统也持续了几百到一千年,起码比世界第一大国建国时间长很啊。

        因此他们宣传的时候会着重强调这是半岛自己的传统,闭口不谈与赛里斯的关系,不像扶桑那样,不仅不否认起源于赛里斯,甚至还想和赛里斯抢正统。

        不过在络中沦为笑谈的“全宇宙都是棒子”的梗就完全来自于两国之间一些小丑的相互炒作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