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赵昀醒了 (3 / 4)
不过这些大散关守军毕竟是百战精锐,虽然士气大为滑落,但却没有出现什么骚动,仍然保持着基本的作战态势,不过和开始的那种状态是没法比。
等墨人发现事情不对,正要采取措施的时候,关外又响起牛角号声,随即所有的蒙古人铿锵一声的抽出兵器,密密麻麻的战刀斜指大散关,大喝起来。
此举让关上的宋军吓了一跳,以为蒙人要攻城,原本的散乱一扫而光,不少人强自振作起来,原本落下的弓弩又被举起,随时可以发动攻击。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关外的蒙古人停止吆喝,马头一转,顿时万马奔腾,蹄声动天,原本的散列又汇聚成条条紧密的洪流,向着后方奔去,随即又变为三三两两的队列,消失在山坡沟壑之中,犹如先前过程的倒带,再度让关上的宋军饱览了一番精湛的骑术。*
高耸的九尾白纛大旗被再度举起,随着成吉思汗的一声喝令,土坡上的蒙古骑兵也加速起来,就这样斜冲进奔腾的洪流中,竟然无一人和他人相撞,其神妙之处让墨人看的瞪大眼睛。
转眼之间,原本铺天盖地的蒙古骑兵退的干干净净,只留下四边雪原的一片马蹄印。
就这样走啦?
墨人也算是久经战火的将军,驻守大散关以来,打的几十万夏蒙联军鸡毛鸭血,狼狈不堪,直接折损在他手中的夏蒙联军不再少数。也和多支蒙古人马交过手,备受成吉思汗重用的契丹族将领明安和数万军队被其全歼,蒙古第一勇将赤老温和他交手数个回合,始终不能攻破他地大营。反到让他安全的退回大散关,让二十万夏蒙联军无可奈何。*
如今蒙古主力攻打大散关,他更是占据了天时地利,就算人和略有欠缺,也比蒙古人的处境要好。按说这场战斗他的胜算没有十成也应该有九成,可他现在却感到十分地不对劲。一种令他非常不舒服的感觉在他心内漫延,让人有些心中不安。
不断的回想自己的措施,却又找不到自己没考虑到的地方。
自古守城失败有五个必要因素:一是壮大寡,而小弱众。也即是不团结;二是城大而人少;三是粮寡而人众;四是物资囤积于外;五是将士不用命,外无援助;除这五个必要因素外,如果还加上外水高而城内低,土脉浅而城池浅,守具未足。薪水不供这几项,就算再坚固的城池也守不住。
但若要确保守城成功,也有五个必要因素:一是城池坚固;二是器械足;三是人少粮多;四是将领贤能,上下相亲;五是严刑赏重。外有援军;如果再加上大山之下,大河之上。高而不旱,水用足的先天条件,那此城就是绝不可攻的城池。面对这样的城池,要么你拿人命和对方拼,要么你把对方困死。**或者利用对方地疏忽用计。否则想都不要想攻下来,这也既是兵法上说及的城有不可攻的真正含义所在。
而在整个大宋。若说行军打仗,料敌谋敌,决战于野外,这样的谋略野战,墨人能排上前二十位都很勉强,但若论守城,不算数一数二,排到第三位上还是没问题的。对于守城地得失之道,他是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他此刻反复考虑,却一无所得!
大散关内不团结吗?好像有这个问题,但这并不影响大局。大散关的城池不坚固吗?笑话,要连它都不坚固,天下就没有坚固的城池。器械?更是充足地不能再充足。粮草?让十万人放开肚子吃,至少可以坚持半年。自己贤能?就算称不上名将,良将总还说的上,守城,那是不在话下。将士用命?自己一声令下,他们绝对能赴汤蹈火,这也无疑义。外部援军?几十万大军都在大散关周围分布着,就算不能指望利州行省增援,京兆数万红龙战士也不是吃素地。
何况大散关位于秦岭之下,占据着先天地利,对方和自己拼人?我三万利州守军足以挡你十万,你人死光了,我都还有剩的,何况还有近六万三卫军,就算冲出去和你面对面干都行。困死我?貌似是我把你们困死。用水火?这附近也没什么大河,大散关内的建筑多是砖石结构,想烧也烧不起来。截断水源?我连温泉都有,还怕你这个?况且这大散关内的水井这么多,供应十万人马饮水绰绰有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