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八章 风起云涌 (1 / 4)
红石沟只是贺兰山脉临近平原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峰,原本便罕有人迹,只有以打猎谋生的党项人偶尔会进入此地,今年二月份以来,这座小山峰便成为一片工地,无数高炉、工坊拔地而起,西夏征调了上万名杂役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在此处修建了一座兵工厂。
大周发明出来的火枪威力无匹在西夏党项贵族中已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早在二十天前,红石沟这座不起眼的兵工厂已经试制出第一把火枪。随着工艺的不断成熟和优化,十天前,终于可以批量生产,虽然十支中只有两支能达到昌国火枪的标准,另外三支只是堪堪能用,但如果不惜成本,使用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那么未尝不能武装一支奇兵。这支奇兵便是六班直侍卫军,只要能在对大周的战场之上获得一次胜利,便可以缴获更多的昌国火枪。
梁太后身披艳丽的狐裘大氅,带着梁乙埋、罔萌讹来到了临时搭建的射击场,枢密使都罗马尾迎了上来,跪倒在地,“微臣该死,未能及时发现没藏余孽的阴谋,太后娘娘受到惊吓,请太后娘娘责罚!”
“枢密使大人,那边已经开始行动了,还提什么没藏余孽?这间事了,尽快回兴庆府,该有结果了。”
都罗马尾眉毛挑了挑,看到梁乙埋如常的神色,才松了一口气,“谨遵太后娘娘懿旨!”
枢密使都罗马尾掌管西夏兵权,乃是梁乙埋的亲信,这一个月,他将枢密院衙门临时搬到了这里,虽然方便了他及时调度指挥,但在军令传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出现了纰漏,导致部分乱党钻了空子。
西夏军制参照大周军制,共设置了三级,枢密院为国家最高军事统军机构,总理全国的军事事务。枢密院下面设有经略司、正统院、统军司、殿前司为二级统军机构。为了便于中央对地方部落兵的管理和调遣,西夏仿照大周的“厢”“军”建制,将西夏分为左、右两厢,以黄河为界,河东为左厢,河西为右厢。并在全国建立起地方监军司制度,设十二个监军司,各立军名,并规定驻地,例如镇守三水城的韦州静塞监军司便是西夏十二个监军司之一,昔里察正式的官名便是韦州静塞监军司指挥使。这种监军司是集军事与行政性质于一体的制度。
西夏全国的人口只有约二百多万,在全民皆兵的情况下,西夏能够动员超过五十万军队。但这个数字属于西夏的承受极限,一般来说,西夏不会进行总动员。西夏的常备军只有十万左右,其中,由西夏朝廷直接指挥的军队有三万多人。其余的七万军队,由各地的部落首领管理,毕竟西夏属于一个半游牧半农耕的政权。在西夏皇帝直接控制的三万多军队中,就包括了铁鹞子。
西夏的军队按性质和任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皇帝侍卫军、中央军和地方驻军。皇帝侍卫军又称御围内六班直,是从部族兵中选出的精锐组成的,由皇帝亲自掌控。中央军为镇守都城兴庆府和重镇西平府的卫戍部队,这两部分军队由皇帝和枢密院直接掌握调动,装备精良,以备战争时随时调遣。地方驻军是西夏各地的监军司军队,他们是西夏军队的主要部分。
射击场中已搭建了一个军帐,军帐之中的案几之上摆放着几十把火枪,黑黝黝的枪管散发着迷人的光泽,枪托上的油漆干了不久,整个军帐之内弥漫着一股金属及桐油混合的气息。
梁太后眼睛一亮,走到案几之前,拿起一把沉重的火枪细细打量。
梁乙埋、罔萌讹两人前几天早已来过,两人相视而笑,也没有说话。
“都罗大人,现在已有多少支了?”
“回禀太后娘娘,象这般的合格品有一百零七支,另有一百四十二支可以使用,但精度稍差。”
“这么少么?”梁太后眉心一皱,为了这个兵工厂,几乎动用了全部的军费,十天下来,只得了一百余支,让她颇为失望。
“太后娘娘有所不知,这枪管制造极为困难,微臣征调了三百名铁匠,其中一百名专门制作枪管,每支枪管都需要精心打磨,这些天也不过生产了五百支火枪,其中一半在试枪时炸膛,只受伤折损的铁匠便有十七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