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琼楼玉宇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琼楼玉宇 (3 / 4)
        东侧的殿有移清、会宁、成平、叡谟、凝和、昆玉、群玉。阁有蕙馥、报琼、蟠桃、春锦、叠琼、芬芳、丽玉、寒香等。西侧的阁有繁英、雪香、披芳、铅华、琼华、文绮、绛萼等。在会宁殿之北,有一座用石头叠成的小山,山上建有一殿二亭,取名为翠微殿、云归亭、层亭。今年四月,柴勐便是在会宁殿接见了从朝鲜返回的沈括、张天端二人。

        在凝和殿附近,有两座小阁,名曰玉英、玉涧。凝和殿之北,背靠城墙处,筑有一个小土坡,上植杏树,名为杏岗,旁列茅亭、修竹,别有野趣。杏岗旁边有一个小圆池,架石为亭,名为飞华,又有一个凿开泉眼扩建成的湖,湖中作堤以接亭,又于堤上架一道粱入于湖水,粱上设茅亭栅、鹤庄栅。由此到丽泽门一带,嘉花名木,类聚区分,幽胜宛如天造地设,由内侍省督建、昌国知县王孝锡承建的两座玻璃宫殿琼楼殿、玉宇殿便建在此处。

        兴建宫殿耗费甚巨,建设琼楼殿、玉宇殿所需材料、人工全部由昌国沈氏负责开销,柴勐从沈方手绘的几幅图样之中,选了两个造型精致、独特的图样。至于殿阁名称,则是取自沈方所写的一首新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柴勐与两浙路官员想法一样,这首新词必是沈括所作,假托沈方之名,乃是为其子博一个才子的名声。但这新词,实在是太过出色,一传到东京,便成为街头巷尾、王公大臣热议的话题,就连大周最有名的才子苏轼、黄庭坚等人也对此词大加赞赏、自愧不如。所以,柴勐也紧跟潮流,选了这首词中的两个词作为玻璃宫殿的名称。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柴勐走在玻璃走廊之上,一边吟唱着绝美的新词,一边仔细打量着远处晶莹剔透的两座新建的宫殿。这两座宫殿乃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成框架,有一半的区域是以砖木垒砌起墙壁,殿阁内部则是以水泥梁住做支撑,并刷上了金漆,看起来金碧辉煌,所有的窗户都镶嵌了大块的玻璃,非常宽敞明亮;而另一半区域则几乎全部由钢化玻璃所见,在在需要连接之处,才可以看到钢筋混凝土的痕迹,这些痕迹并设计成巧妙的图形,并刷上了油漆,远远看上去,浑然天成,仿佛天造地设一般。

        柴勐在琼楼、玉宇二殿营建阶段,便来视察过多次,今日乃是琼楼、玉宇二殿建成之后首次驾临,此次放眼所见,处处符合心意,神色之间便有了几分喜色,连脚步也轻快了几分。

        琼楼殿前,内侍省主管宫殿营建的主管太监姜迁,工部侍郎汤济舟,具体承办这两座宫殿营建的昌国县知县王孝锡三人带着后面几十名大小官员跪在琼楼殿前水泥地面之上,迎接柴勐一行人的到来。

        “起来吧!”柴勐高兴道。

        等众人起身之后,柴勐笑着对陪驾的王安石说,“石相,这琼楼、玉宇二殿,前后营建不过一个月,若是用砖木修建,只怕两年都不一定能建好。”

        王安石一向反对柴勐大兴土木,如今见昌国沈氏不需要朝廷拨付分毫,在一个月之内便建好了宫殿,而且这宫殿前所未见,高大恢弘,如在仙境,真是“天上宫阙”,如今在这玻璃宫殿之中徜徉,恰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官家英明,昌国沈家有心了。”

        “姜迁,你全程监工,昌国沈氏的建筑工艺,可曾掌握?”

        “回禀官家,奴婢对这水泥之物的使用已了如指掌,参与此次营建的水泥窑匠、泥瓦匠人全是内侍省用熟了的匠人,只是这玻璃之物,暂时还需要由昌国沈氏提供。”

        “章衡、尤启甲二人已带回玻璃的制造工艺,汤侍郎,你在工部负责材料制备,对这玻璃制造工艺可有了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