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八章 三岛规划 (2 / 3)
“当今官家乃赤诚孝子,只换窗户玻璃不算什么,王总头,你带着手下匠人,琢磨一下,盖一座玻璃房子,房顶、墙壁只有玻璃或铜条、铁条,这样的房子,遮风避雨,就是冬天下雪也无防。行走在玻璃房子中,就象在户外一般,但却没有感染风寒的危险,以此来孝敬皇太后,也算昌国郡公进献给官家的年礼。”
大家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一座晶莹剔透的玻璃宫殿,如果在那里能住上几天,真是神仙般的生活。王孝锡更是两眼发直,这沈二公子在他眼里已经不在是一个个金元宝,而成为一顶顶官帽。说起来是献给官家用来尽孝,但明眼人都知道,当今官家性喜享受,估计会将此宫殿奉若珍宝。
“不过玻璃的制造工艺还需要优化一下,现在的玻璃容易破碎,若是宫里的小皇子玩耍,几个石子砸碎了,更换玻璃事小,小皇子受了伤可是天大的麻烦。”沈方缓缓地说道,“随后邱高杰记得找我,我给你传授一个制造钢化玻璃的工艺。”
沈方一开始提出玻璃易碎的危险时,王孝锡心中一悸,这玻璃碎裂后的样子他可是见过,锋利如刀,如果伤到官家,那他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可是沈方居然随口就提出来有改进方案,而且这个方案在沈方那里实在不值一提,怕忘了这回儿事,专门让邱匠头记得寻他,这沈家二公子真乃神人也。
邱高杰原本就因为昨天在玻璃厂,沈方用食盐做澄清剂的提高玻璃的生产效率和时间而钦佩不已,如今沈方随口又提出一个新的产品,钢化玻璃。这个钢化玻璃,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给官家使用的安全玻璃,但用在各种容器方面自然毫无问题,同时解决了玻璃易碎的难题。他兴冲冲地起身答应。
“这玻璃厂的规模总要有上千人才堪堪够用,刘总管,你就按这个标准来招工,培训,组织建设新厂房吧。“
刘四起身答应。虽然前段时间送出了一些玻璃制品,但是对于昌国的生产量而言只是九牛之一毛,如今玻璃厂的月产量价值二十万贯,前些日子,王匠首等人做主按产量翻两倍的标准扩建玻璃厂。如果按二公子的章程来扩建,玻璃厂的月产量将达到价值一百万贯。这就相当于,仅玻璃厂一项,年收入便相当于朝廷岁入的十分之一,仅赋税一项,便达到了一百万贯,远远超过了钱塘县的岁入。
王寿光经营沈氏产业多年,知道轻重,犹豫了一下,提醒道,“方儿,如此多的玻璃制品,大周似乎卖不了这么多,现在杭州城内的大户人家几乎全部购买了玻璃制品,一般百姓未必能消费得起,再过几个月,只怕销量会更低。而且,如果真能卖出去,那么仅此一项,沈氏产业便会再度成为大周首富,只怕会引起非议。”
王寿光提醒地很委婉,在坐诸位都知道王寿光的意思是,难道你不怕官家再查抄一次?!
沈方笑道,“谁说要全部销往大周了,北辽、东辽、朝鲜、耽罗、日本、琉球,都是我们的市场。这些物件卖给他们,从他们那里得到真金白银,岂不美哉?!至于非议,我们沈氏产业不会在昌国之外的地方买田置业,如今消息闭塞,谁能知道我们的销量?等到有心人知道玻璃利益想要分一杯羹,有合适的机会也未尝不可。玻璃成本很低,加工容易,适合小规模生产,我们便技术公开出去又如何?该赚的钱赚了,正好可以腾出人手做其它生意。”
“这还只是玻璃一项产业,还有车辆、肥皂、砂糖这些产业没有和大家细谈,随后单独再议这些事。”
“第二件事是关于岱山岛的发展,我准备把岱山岛建设成为大周科学研究基地和重工业基地。所谓科学研究,是指研究事物背后的工作原理,以玻璃为例,为什么用某些材料可以生成玻璃,其它材料却不可以,原因何在?比如为什么水力车机可以提高效率,能够提高多少效率,这些都需要有专门的人员研究。而重工业是指生产母机的产业,比如,今后大周各地都会需要大量的机械,而生产这些机械需要有专门的机械,就是所谓的母机。李老黑、张小五、张船首你们今后的工作重点便应花在岱山岛。”
“第三件事是关于衢山岛的发展,我准备把衢山岛建设成为新式武器研制基地,朝廷马上要对西夏动兵了,我父亲守制期满后,将会经略延庆路。与西夏开战,必须有拿得出手的兵器,李老黑随后我会给你安排具体的项目和工艺。”
沈方复生之后,逐渐地开始大量使用新词语,起初众人听起来颇费劲儿,时间长了便逐渐习惯,并觉得象“玻璃”、“工作”、“项目”、“工艺”这些词语使用起来更加准确一些。
众匠头领命之后,金樾和顾弘章互视一眼站了起来,“二公子,为何没给我二人安排工作?”
“金樾大哥,你精通造船、深谙水性,我准备让你带领船队远航,你可敢答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