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0章 熙河开边(三) (2 / 2)
众人离座齐声赞道,“全赖陛下洪福齐天,圣筹帷幄,臣等微簿之力,岂敢言功。”
这都是固定的应答,柴勐也没认真听,众人也没认真讲。接下来关于河湟之议才是众臣随驾的关键。
“如今陇右已平,河湟如何处置,诸位相公请直言。”
文彦博、王安石是先后两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得起相公之称,欧阳修、秦源、沈括却只是辅政,三人连忙欠身以示不敢逾越。
“陇右已定,我军兵锋正盛,河湟吐蕃已胆寒,这几日每天都有董毡的使者前来求见,但依微臣所见,董毡依然没有认清形势。”
“哦?他说什么了?”柴勐笑道。
“董毡咬定是我大周盟友,与我大周共御西夏,既使无功,但更没有过错。河湟、陇右吐蕃、羌人部落认其为共主,只是虚名,仅为了维护两地的安宁,他从未有过与我大周交恶之心,希望我大周能维持现状,善待陇右吐蕃、羌人民众。”
“此人好生无趣。”柴勐有些不快,“吐蕃、羌人都是朕之子民,如何对待,还需要他来置喙。此人不服王道,需遣天兵伐之。”
一战既胜,柴勐顿觉胆壮,考虑事情便简捷明快,把之前议好的招抚之议放之脑后。
文彦博自然没有忘记,他提醒道,“陛下,何不遣一重臣前往说服。”
“哦。”柴勐想了想,“沈爱卿,你就辛苦一下,如何?”
招降董毡在此形势之下乃大功一件,但沈括早已定好六月请假,七月完婚,一是国事,一是私事,让他难以取舍,正在沈括不知如何措辞之时,欧阳修提醒道,“官家忘了,沈括可是要当新郎官的人了。
柴勐恍然大悟,想起半年前,沈括便和他请过假,便笑道,“倒是朕考虑不周了,沈爱卿日夜操劳国事,朕心甚慰,就准你三个月的假期,去迎娶张家小娘子吧。那么,秦爱卿,你就走一趟吧。”
秦源大喜,忙跪倒拜谢。上次出使北辽,换来一个参知政事,此次招降董毡,功劳更大,莫非官家有意安排自己接手文彦博的枢密使了?但转念一想,出使北辽和招降董毡,自己沾得都是沈括无暇分身的光,这沈括还真是自己的克星,心中便隐隐有了恨意。
随后诸位大臣讨论了一下边务,王安石提出京兆府路、延庆路应按秦凤路例进行整军练兵、驻扎秦凤路的吐蕃三万余众应换防至熙河路的建议。欧阳修提出了重修熙河路寺院塔庙的建议。沈括提出了在熙河等地设买马场,在四川、陕南等产茶区推行“榷茶法”,将统一收购的茶叶运至熙河地区换取马匹,以实现“汉中买茶,熙河易马”的建议。柴勐准了这些建议,让吴成记了清楚,明日拟旨廷发。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