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西域都护(3) (2 / 3)
骑马穿过东门,一眼便能望见长街尽头的西门。街上,人烟稀少,城中百姓大都躲在家中,小心翼翼的张望这支突然出现的兵马。曾经耀武扬威的郡兵、差役,此刻全部老老实实的蹲在县府院中。县令、县尉早在投降前就携带家眷逃之夭夭,城防重担最后落在一名小小的军候头上。于是,军候对比了手下二百来人和前来攻城的敌人兵力之后,做出了最为明知的选择——投降,无条件投降!
高顺大军入城却并未停歇,除留下些许兵力维持辎重中转外,大部队马不停蹄折向西北前进。()下一个目标相对好找,既是沿山脉向西北,直至襄武、榆中官道与平襄、榆中官道地交汇处。
“高将军,斥候均已散了出去,平襄方圆百里都在探查范围之内,相信我军行动应该不会传到段谷关那边。”既然张飞抢了前锋地活计,华雄只好勉为其难的跟随在高顺身边。
高顺催马前进,目光扫过街巷两侧,“县令、县尉不会逃得太远,派人抓住后,连同家眷先行关押起来。抓紧时间清查府库情况,如有粮草就地征用,我们这边少用一些,后方就能少用几辆马车。战争打的是钱粮,尽量以战养战。”
“是,将军放心。属下已嘱咐斥候探查的同时,将县内富户、大族的底细摸清,然后酌情处理掉一批,既能收笼民心,又能得到急需粮草,一举两得。”华雄平静地说道。
“好,不过动作要快,大部队不会停留。留守兵马要把稳定放在第一位,而后再适当的打压一下本地士族,为将来的新政铺平道路。”久与高勇一起,高顺也被熏陶,多少知道作为保守势力的代表、既得利益的阶层,士族必将成为新政的阻力和绊脚石。故而,只要情况允许,就要坚决打压,绝不姑息。
华雄对此也多少理解,别的他不清楚,可自家事却看得真真切切。自打跟随主公后,家族也逐步转向经商、生产为主。赚取地利益较以往翻了数倍。现在想起以前死抓住土地不放地情景,只感到脸红发烧。“这些都是为他们好,省得将来没处买后悔药去!”
天水北部,高顺兵团仍在神不知鬼不觉地高速推进,其速度已不亚于当年攻占冀州之时。不过,由于消息的封锁相当到位,至今马超、马腾仍未收到关于平襄失守的只言片语。即便临阵逃脱地县令、县尉也在离城百十里外被发现,一家老小皆被请回喝茶。
相交平襄的不战而降,显亲、段谷关的战斗可是真刀真枪的火拼。面对高勇军潮水一般的冲杀。西凉军只能要紧牙关死扛,用生命换取时间。
七月十日,一队千余人的步卒押运辎重悄然进入散关。至此,前前后后一共有近五千人陆续抵达散关。五千兵卒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汉中张鲁也想多遣兵士。怎奈力不从心,五千人已经是辎重输送地上限,为此还额外占用千余兵力,对于兵力本就不足地汉中可谓捉襟见肘。守将张卫为张鲁弟,当年借助五斗米教起事时贡献颇多,为张鲁上位汉中太守奔前走后,并最终取得了朝廷认可。成了汉中一郡的太守。
可是。形势变化太快,张鲁刚将汉中局势彻底掌控,北边长安三辅便被高勇一举拿下,并顺势猛攻西凉。起初,西凉前来请求联盟共抗高勇,可在刘焉地压力下,不得不选择拒绝。对此,张卫怨言颇大,可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不过。张鲁放弃。张卫却力主出兵,趁两虎相争扩张势力。
对此。张鲁一直犹豫不决,无论高勇胜败,对他都不是好消息。夹在两强之间,下场往往悲惨。但是,一个人改变了他地想法,那就是手下唯一的谋略出众之人——阎圃。长安一行,阎圃感触良多,眼界洞开之余,第一次切身体会到日新月异之盛景。一个念头悠然而生:光武中兴也不过如此,或许尚不及此!半月观察,相比较民生变化带给人的惊叹,高勇军的强大足以令人震惊莫名。此强非普通之强,乃是从外至内,深植骨髓精神中的强大。而最让阎圃感到不可思议之处,却是高勇军中将士地学识。他曾亲眼看到几名普通兵卒竟然能够为百姓解读公告,甚至还能吟诗作赋!难道高勇治下士人都投笔从戎了?
可怕至极!阎圃返回汉中后,首先拜见张鲁,将长安一行的见闻感受仔细述说,最后才正式建议:逐步脱离刘焉,尝试投靠高勇!不过,这里面要讲究方式方法。张鲁当下问计,阎圃一一细说。于是,便有了增兵散关、斜谷、子午谷的行动。
张鲁异动,自然逃不脱周鲂、侯英的眼睛。然而二人却搞不懂,张鲁此举何意?即便增兵,总兵力也不过万余,无论如何也突破不了一个机步师和一个龙骑师的防线。疑惑之下,消息迅速递往段谷关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