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效法强秦(中) (5 / 5)
王德不解:“高太守此话何意?莫非要……”
高勇点头道:“正是,晚辈打算扩大生产规模,邀请几位老族长共同经营。”
王德奇道:“如何共同经营?”
高勇笑答:“有两种方法,其一,以出资方式加入晚辈经营的作坊,按照商定的出资比例分享收益、承担风险。当然也享有经营权;其二,以公开竞买的方式买下造纸方法,自己出钱开办作坊。具体情形晚辈会拿出详细的方案与诸位商讨。”
王德低头不语沉思许久……突然双目一亮望向高勇:“好,王德相信高太守,愿意出钱与高太守共同经营!”其余几人亦各有想法。
高勇摆手道:“郡府官吏虽然可以拥有产业,但是为官之时禁止经营,凡是**者统统罪加一等。为做表率,晚辈想将造纸、印刷划转到郡府名下,其收入全部纳入郡府府库。当然,这并不影响老族长入资分利。”
王德很是感动:“高太守如此深明大义,老朽定当全力支持到底!”
一月四日,经过改进的纺线机和新式织布机同时制作完成。
旧式纺车由缫丝机演变而来。一次只能纺出一根线,效率很低,直到宋元时期黄道婆将其改进之后才获得长足进步。而高勇画出的图纸是根据书本及电视中所见,以英国“珍妮”纺纱机(可同时纺八根线,发明于1764年。)及黄道婆的三锭脚踏纺车(可同时纺三根线,发明于元代元桢年间。)为模板画出的两种纺线机,再辅以自己高中时所学的齿轮传动与机械构造知识加注的详细说明。故此,新式纺线机有两款,只需选出综合效率最高的即可。
旧式织绫机有一百二十个蹑(踏具),人们用脚踏蹑管理它,织一匹花绫得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来,这种织绫机虽经多次简化,可到汉末三国时,仍然是五十根经线的织绫机五十蹑,六十根经线的织统机六十蹑,非常笨拙。高勇所知的现代织布机全无用武之地,于是干脆抄袭几十年后马钧的发明,以其改进的织绫机为原形所画,效率比同时代的织绫机大为提高。
几名老木匠怀着激动的心情看着亲手打造的两样“宝贝”在工人的操纵下开始工作,更加紧密结实的麻线和棉线在纺线机的运转声中不断延长,工人熟练的将线头导入织布机上,随后在织布机“咔嚓咔嚓”的欢叫声中质量上乘、厚实柔软的棉布被一寸寸生产出来。
最令众人惊讶的是纺线机的超高效率——一次竟同时生产八条线,而织布机不仅简单易操作,织布效率更是大大超越同时代的其他器械。
轻揉如此质优的布匹,高勇心情难以名状,这是跨时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虽是生产力提高的一小步,却是初级产业化进程的一大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