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您不知道的安徽旅游(六) (3 / 4)
中国龙川,山水秀美,地灵人杰。东耸龙须山,西峙石笏山,天马山南旋,登源河北来,龙川溪绕村东流,汇入登源河,形成村落水口;村如船形,有如龙舟出海,堪称**。景区内水街两岸,古民居鳞次栉比,村巷幽幽,粉墙黛瓦,马头昂昂,一派徽州古村落意蕴。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和徽商胡炳衡宅,更是徽派三雕精品中的精品。胡氏宗祠享誉“木雕艺术殿堂”、“江南第一古祠”,其内保存的木雕“四和图”(和谐、和顺、和美、和鸣)成为和谐社会的象征;奕世尚书坊是盛明时期的石牌坊,成为徽派石雕的典型代表;徽商胡炳衡宅(未开放)则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徽州古民居旧貌,忠实记录了一代茶商的历史。
抗倭纪念馆(即少保府)真实记载了明代抗倭统帅胡宗宪最早把**标注在中国海防图上的抗倭功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存的“澄心堂纸”即“龙须纸”制作技艺再现的“龙川澄心堂纸坊”,已是海内绝版。乡贤祠集中反映了“进士村”龙川自晋代以后的杰出人文。位于徽商胡炳衡宅旁边的徽商纪念馆,则浓缩了绩溪县的徽商历史,尤其是龙川胡氏徽商的历史。
宗祠坐北朝南,前后3进,占地总面积1271平方米,依山带水,气势恢宏。祠内装饰精美,尤以保存完好的各类木雕为最,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龙川在明代曾出过两任六部尚书,也是***的故乡,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专家赞誉它是中国古祠一绝。据历史记载,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这个传说至今仍在百姓中流传。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大修。坐北朝南,前后三进,由影壁、平台、门楼、庭院、廊庑、尚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组成。宗祠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令人有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大概是人们对徽派木雕艺术的喜爱,又是人杰地灵的宝地,不少国内外人士和游客,出差皖南或游览黄山,都要赶到此村游览一番,加以品味。这座古祠的木雕艺术,每年吸引万多名观赏者。反过来又大展了古祠“明珠”的风采。
当来到胡氏宗祠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龙川,皖南绩溪县一川名、村名,是胡姓聚族而局的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传至当今‘锦’辈,计世48世。龙川,是云山缭绕的船形古村落,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氏宗祠,有一门三尚书的古牌坊,有千回百转古廊桥,有千娇百媚的水街,有三江汇流的园林水口,众多徽文化遗存中,是尚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世界文化遗产。”
龙川风景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珠联璧合,浑然天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座北朝南,建筑面积6平方米。隔河有照壁。三进七开间。门楼原悬明代文徵明手书“龙川胡氏宗祠”匾额,正厅原悬光泽王(嘉靖帝叔父)题“宗祠”匾额。
前进是座22米宽的高大门楼。门楼前后两向,各有六根石柱、五根月梁和四根方梁,结构严谨,布局匀称。梁面雕刻了各种精致的图案:中间的前一根刻有“九狮滚球遍地锦”,后一根刻有“九龙戏珠满天星”,两旁木梁则刻有内容各异的历史戏文。
中进为祠堂正厅,是举行祭典的地方。它由14根围粗达166厘米的银杏圆柱架着大小19根冬瓜梁构成。梁托上雕有彩云、飘带,中间镂有龙、凤、狮、虎。
正厅两侧,有高达丈余的落地窗门。每扇窗上截有镂空花格,下截有平板花雕,内容以荷花为主,有含苞待放、菡萏初绽,莲瓣盛开和花中带莲之别;叶有大卷小翻、平铺水面、舒展似伞和低垂若帽之分。画面上空间分别饰以鸟翔蓝天、鱼潜水底、鸭戏碧波、蛙跃荷塘、鸳鸯交颈、河蚌翕张等活泼形象,姿态逼真,妙趣横生,巧夺天工。
后进是寝室,上下两档。门窗上雕有花瓶,采用浮雕和浅刻相结合的技法制成。
1988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来到龙堤凤街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这是龙川河流经村中的地段,两岸民宅鳞次栉比,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枕山面水的格局,胡氏族人因以两岸河堤为街,故俗称其为‘水街’。但从风水角度,两岸河堤却各有一个非同小可的名字--龙堤、凤街!我们脚下踩的就是‘龙堤’,它衍出于河东的龙山,对面的‘凤街’因脉接西面的凤凰山而得名。在构造上却大有讲究。请看,龙堤中间纵铺石板代表‘龙脊’,两侧鹅卵石垒铺,代表‘龙鳞’。对面凤街用白凤凰麻石横铺,代表凤凰的一片一片羽毛,两道街合称‘龙凤呈祥’。用今天的时髦话说,是不是创意巧妙?随着前行的脚步,我们可以看到龙堤、凤街都在逐步降低,并且展示出另一层奥妙:那就是龙堤总是高于凤街,这体现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从夫妇纲常说,龙为乾,代表男子,凤为坤,代表女子。男具阳刚之气,故龙堤在河之阳,女子阴柔和婉,故凤街在河之阴,过去民间称男女完婚为‘乾坤已定’。又认为‘夫为妻纲’,‘阴阳顺,夫妻和,家道成’,龙堤设置比凤街高,正体现了‘阴阳顺’的宗旨。”
站在龙川水街上,秦朗天又介绍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