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您不知道的安徽旅游(一) (3 / 1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您不知道的安徽旅游(一) (3 / 13)
        天柱山奇峰林立,天柱、飞来、天狮、莲花、天池等大大小小45座山峰,或奇伟突起,仰摩霄汉,或比肩巍立,身遏行云。独占鳌头的天柱峰,孤身突起,石骨嶙峋,峭立如柱,群山拱卫,屹然独尊。

        天柱山石崖林立,奇石众多,形态迥异。天柱山泉、瀑、溪、潭,随处可见。或飞流直下,或林间潺潺,或山鸣谷应,或清澈可鉴。深山幽林中又有洞,以宽敞可容几千人的观音洞为最。纵横交错,缠绕诡秘的峡谷中,以飞来峰下的“天柱一绝”神秘谷最为奇险。谷底54个洞穴形态各异,云集交错,洞连洞,洞套洞,洞洞相连,人游其中,狭窄处须屈身匍行。谷旁古树虬枝,谷内怪石异草,恍似仙境,引人入胜。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松竹海,构成了天柱山的隽隽秀色。危崖险峰中,交替闪现的云海、佛光、日出、晓霞、雾淞等时景,云蒸霞蔚,更使天柱山胜景常在,春颜长驻,引人折腰。

        来天柱山旅游,走在古皖大地上,你还可以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岗文化遗址”领略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文明,可以在中国最早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合葬的孔雀坟前,体会他们那不屈的反抗精神,舒王台,留下了王安石秉烛夜读的身影;胭脂井,映照过三国美人大乔、小乔的容颜。始建于清乾隆初年的万涧古戏楼上余音绕梁,石牛古洞边的摩岩石刻,黄庭坚等文人墨客留下的书法神韵犹存。登临觉寂塔、太平塔,心旷神怡;乘竹筏皖河漂流,则情趣无穷。天柱山的灵气还孕育出了京剧创始人程长庚、现代通俗大师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新秀韩再芬等艺术精英。

        当秦朗天来到天柱峰景观处,便微笑地介绍道:

        “天柱峰,海拔1489.8米。它凌空耸立,一柱擎天,浑身石骨,嶙峋奇绝,瑰伟秀丽,如柱、如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又如生花妙笔,帮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之赞誉!唐代大诗人李白路过宿松长江江面时,望见天柱峰的雄奇壮丽,放声高歌:‘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白居易也曾咏叹:‘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宋朱熹大发感叹:‘屹然天一柱,雄镇翰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明李庚也赞曰:‘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岛。凭虚举鸾鹤,举步烟云绕。天下有奇山,争似此山好。’”

        天柱峰孤峰突起,山峰险绝,很难登攀,据记载,至目前为止,作为游客登上极顶的只有两人。

        当来到一线天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天柱峰下,有一峰与主峰裂有一缝,如巨斧劈开一般,下不着地,俗称小天门,又称‘一线天’。峰高不过10米,如一初开的花朵,因而峰名‘花峰’。仰望天柱峰的石壁上,有楷体横书‘顶天立地’四个大字。这是民国廿九年,**将领刘义纯题写的。”

        当来到渡仙桥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天池峰,为天柱山的第二高峰,它稍高于飞来峰,海拔1426米。天池峰,一裂为三,由我们眼前这瘦瘦的两段石条连接在一起,这便是著名的‘渡仙桥’,有句俗语:‘人到桥头皆是仙’”。

        登上天池峰顶,我们也可以领略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这里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是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的最佳方位。天晴之时,极目远眺,飞来峰、衔珠峰,五指峰,山连天际;炼丹湖如同一面银光闪闪的镜子被潜河、皖水两条银链夹在中间;大龙窝、后山、东关诸峰如同一个个土丘,尽收眼底。

        小心翼翼地跨过渡仙桥,即达方圆不足10平方米的一平台,台中大小两个石坑,称“天池”。它深不盈尺,但水清冽,久雨不盈,久旱不涸。天池平台外沿是悬崖绝壁,令人望而惊心,称试心崖。试心崖是观赏“天柱山佛光”最理想的地方。若遇浓雾弥漫山谷,艳阳悬挂碧空,那白色的云雾上将会出现一个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光环,光环层层相套,绚丽无比,更为奇特的是,你的身影一定映在华丽的光环之中。若遇“佛光”,将是你的福气了。

        当来到神秘谷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