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迷人的岭南山水(三) (6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迷人的岭南山水(三) (6 / 7)
        当来到黄大仙圣境园景观处,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黄大仙圣境园,位于西樵山南部的聚仙峰前,依山环水,占地广阔,规划气势非凡,建筑雄伟独特,是传统建筑与现代技术相融合的又一杰作。黄大仙圣境园门口的广场为太极图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八卦广场。山门前有巨形石雕,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山门后有回应坛和大仙脚印百草园诸景,回应坛高三层,以花岗岩制成,当站在坛中,脚踩阴阳交界线时大声呼喊,顿有天地回应之感;大仙脚印传为黄大仙显圣时所留,当地有‘踩大仙脚印,能平步青云’之说。园内尽头壁下有黄大仙圣像,高28米,全由优质花岗岩镶砌、雕刻而成。圣像坐西北朝东南手持尘拂,身披道袍,慈祥肃穆,仙风道骨。”

        黄大仙为浙江金华人,生于1600多年前的晋朝,少时牧羊,后入金华洞修炼,自号赤松子,他劝人积善,悬壶济世,授人药方,除病解困,深受人们爱戴。清朝末年,西樵山建有供奉黄大仙的“普庆坛”,香火极盛,方圆百里,信男善女,齐来朝拜,后因动乱道长梁仁庵带黄大仙圣像到香港设坛,名“啬色园”,香火遍及港澳、南洋及北美、澳洲,今该园已成为香港著名福利机构,为不忘宗祠,重续香火,又携像归宗,于1996年1月在西樵山下重新建成了这座42万多平方米的“圣境园”。

        当来到“赌王”傅德榕故宅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在西樵山碧云峰顶有一座建于七十年前、至今鲜为人知的庄园,它掩映在山中一片密林里,外来人一般难以寻到。庄园占地面积达五千四百平方米,有宗祠、古屋、池塘、炮楼和深深的宅院组成,屋宇既有岭南风味、又有欧陆建筑风格。这座豪宅就是澳门第二代‘赌王’傅德榕的故宅。后经赌王之子傅萌钊先生及后人同乡经过修葺,赌王庄园已成为旅游景点,正式向游客开放。”

        据说,庄园当年非常豪华,耗资之多、面积之大均名噪一时。内宅院道路和台阶均铺有石板,房子属砖木结构,墙下面均砌有雕凿得非常平整的花岗石,窗户全部安装了当时较罕见的玻璃,门窗上面雕刻有栩栩如生的壁画,虽然年代久远,色彩依然没有完全脱落。庄园还设计安装了风力发电和自动供水。在当时没有公路、汽车的情况下,修建一座如此庞大的庄园绝非易事,一砖一石均靠人力。据悉,庄园前址是一座山,傅德榕花重金买下,劈山开路整整用了五年多的时间才将庄园建好。

        庄园主人傅德榕是一个传奇人物。青少年时期的傅德榕颇为艰辛,靠在西樵山上割草挑到山下卖维持生计。后来做小贩,从家里煮好盐水花生背到广州卖,慢慢赚了一些钱,就投资开办了一家担保行,开始发迹。一九二六年在广州与人合伙开设娱乐公司。次年,成了富翁的傅德榕开山辟路兴建傅氏庄园。一九三七年,傅德榕带着大笔资金来到澳门开办“泰兴公司”。以后,傅德榕成为澳门第二代娱乐业的掌门人。但现代傅氏后辈已无人再从事博彩业。

        当来到四方竹园景观处,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四方竹园景区是一个集四方竹、宝峰胜处、宝峰寺遗址、春风亭、茶园、茶花园、霍韬妾氏墓等多个景点为一体的公园。”

        一走进竹园,就闻到阵阵竹子香。四方竹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观赏植物,它是西樵山特有的,如迁离本园,不出三年,竹身便会回复圆形。四方竹径高三到四米,呈圆角正方形,握下去有明显的方形感,叶狭长,有明显的节。这种竹子比一般的竹子要细一点儿,矮一点儿。在竹园里面,还有许多竹子,比如说:罗汉竹、菩萨竹。

        经过竹林,便到了四方竹园的另一个景区:茶园。茶园里有许许多多的茶树,有的茶树矮矮的,有的却有五、六米高。1951年8月,西樵山天湖工程竣工,是建国后南海县内第一宗蓄水工程;茶树上长满了一个个小灯笼:浅绿色的茶果,别看它小巧玲珑,样子可爱,可是味道又苦又涩,只可以用来榨茶油。

        西樵山,不但是一座泉的山,花的山,而且还有不少民间流传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就是讲无笃石螺和煎燶鲫鱼的。

        传说山寺里有个小和尚,看见中秋节家家户户吃月饼,啜石螺,忍不住食心大动,于是偷偷捞了石螺和鲫鱼,准备偷吃。当小和尚将石螺砸去了尖,鲫鱼放进锅里煎燶了一面,主持僧突然归寺,一边大骂小和尚开荤杀生,一边将石螺和鲫鱼重新放回山沟中去。不知是不是老和尚点了“仙”术,石螺依然活着,只不过没了螺尖;而鲫鱼照样生存,只是一边鳞浅色,也算是人间一奇了。

        无笃石螺在山上的瀑底或溪流中随处可见。煎燶鲫鱼,见过的人已为数不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