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海峡西岸旖旎风光(六) (15 / 18)
“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王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这座宫殿,改名‘仲佑观’。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学家刘子军、朱熹等都主管过冲佑观。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1439年),观毁于兵燹。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年),虽经官府多次拨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嘉靖四年(1525年),观又遭火焚,次年创复。即为的武夷宫。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燹,后仅留下几间空房。后来在旅游、**门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又重新修复,庭院里的两株桂树,则是宋代遗存下来的,是800-900年的古树。全面恢复武夷宫的计划将逐步进行。这座千古名观必将重现昔日的雄姿。”
接着直升机又将他们带到了天游峰。
天游峰海拔408m,相对高度215m。它是一条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削崖耸起,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峰上有一涧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约120m泉。峰上名木古树众多,常绿阔叶林郁郁葱葱。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道:“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峰顶胡麻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近百处。其中最大一幅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显将军岭南徐庆超题写。意思是说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胜地”,理应号称“第一山”。也有人解释说,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
当来到天游峰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天游景区内人文景点荟萃,融合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体,令人流连品味,不忍遽离,号称武夷第一胜景。每当雨后天晴、晨曦初露之时,登峰巅,观赏云海大观,只见群峰出没于云端,变幻莫测,宛若置身蓬莱仙境,遨游琼楼玉宇,故名天游。有时还可看到奇妙的‘佛光’。云开雾散之后,登上天游的一览亭,武夷山水尽收眼底。徐霞客评之为:‘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天游峰顶有胡麻涧,涧水从峰头飞流直下下,若银河落九天之势,名为雪花泉,为山中一大奇观,北行可至天心等山北景区。”
当来直升机带着他们来到九曲溪景观处,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九曲溪发源于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全长62.8公里。进入风景区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弯曲的作用之外,还受多组岩层断裂方向控制,形成深切河曲,使9.5公里长的河流,直线距离仅5公里,曲率达1.9。山技水转,水绕山行。九曲溪的两岸,奇峰怪石林立,争奇斗巧,日不暇接,引得游人称奇叫绝,河道弯弯曲曲,浅滩接着深潭,时而波平如镜,时而浪打飞舟,‘一时轻舟似B箭,瞬息已过千重山’。乘竹筏观山,水在脚下;游水,山在眼前;赏洞,洞在岩壁。一派人热情趣,意味无限。九曲溪水流清澈,水源充沛,水质达国家地面水Ι类标准。”
一曲
九曲溪的次序是逆流而数的。武夷宫前晴川一带为一曲。这里大主峰巍然雄踞,矗立云天,雄峙溪北;狮仔峰怪石峥嵘,状如雄狮,坐镇溪南。两峰南北,遥遥相望。主要景点有:大王峰、幔亭峰、换骨岩、三姑石、铁饭嶂、水光石、大小观音石、儒巾五、兜峰等。
二曲
舟过铁板嶂,从浴香潭北上,是为二曲。奇丽的玉女峰,插花临水,亭亭玉立于溪畔,成为武夷山的象征。峰下浴香潭水澄碧如染入奇巧玲珑的“印石”、“香流石”点缀在玉女峰周围,两岸挂竹苍翠,随风婆娑起舞,影随波荡,绿满清溪,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主要景点有:玉女峰、仙榜台、翰墨石、仙馆岩、镜台等。
三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