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仰望三湘(一) (3 / 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仰望三湘(一) (3 / 10)
        “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区西北部,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包括岳阳楼古城区、君山、南湖、芭蕉湖、汨罗江、铁山水库、福寿山、黄盖湖等9个景区,总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

        接着岳红霞又指着墙壁上的词诗读道: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自古以来,洞庭湖就以湖光山色吸引游人,历代著名史学家为之倾倒。唐李白诗云‘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诗人刘禹锡也吟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摇篮,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接着秦朗天拉着的手岳红霞来到三楼走廊上,微笑地介绍道:

        “岳阳楼屹立于岳阳城西北高丘的城台之上,地面海拔54.3米。景区内陆地东西长约130米,南北长约300米,陆地投影总面积3.9万平方米。它前瞰洞庭,背枕金鹗,遥对君山,南望三湘四水,北枕万里长江。它倚长江、畔洞庭,于洞庭湖居其口,于长江居其中。”

        岳红霞接过话题,问秦朗天道:

        “那岳阳楼建筑又有什么特色呢?”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家范仲淹(989-1052)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边天,天边水,秋来分澄清。君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岳阳楼记》共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

        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毁于战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

        秦朗天牵着的手岳红霞,微笑地答道:

        “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重达1500斤,也吸引了不少游人观看。其用途为何,至今说法不一。”

        介绍完岳阳楼景点后,秦朗天微笑道:

        “让我们在歌舞声中,结束今天的游览吧?接下来,请欣赏十位美女导游为我们献上的一段歌舞表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