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鸟瞰中原大地(三) (3 / 8)
“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钟楼前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当直升机飞到达摩亭景观处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达摩亭,又称立雪亭,建于明代,1980年重新修缮。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殿内神龛中现供奉达摩祖师的铜坐像,是在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铸。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龛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四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字体遒劲,气势豪迈。此殿现为寺僧日常做佛事的场所。东配殿位于达摩亭西侧,于1983年重建,殿内有‘阿弥陀佛’的石像和‘达摩面壁影石’。”
当直升机飞到千佛殿景观处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千佛殿,位于立雪亭后面,又名毗卢殿,是寺内最后一进大殿。殿内的壁画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画中的珍品。大殿背面及东、西两墙壁上都绘有彩色壁画,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罗汉毗卢图’,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高水准。殿内正中还供有毗卢佛铜像和白玉释迦牟尼像,面积达几百平方米,是寺内现存最大的殿宇。另外,千佛寺地东侧有白衣殿,西侧有地藏殿。”
当直升机飞到方丈室景观处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该室初建年代约为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
今室内正中置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时信徒赠送的鸡血石“佛祖讲法”浮雕,北壁内侧置少林寺传代世系谱,东侧放置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室内还有1980年日本赠送的铜质达摩像。
当直升机飞到初祖庵景观处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初祖庵,位于五乳峰下小土丘上,据少林寺1.3公里,是宋代人为纪念‘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营造的纪念建筑。因达摩常游化于嵩洛之间,修禅的主要方式是面壁静坐,所以此庵又称作‘达摩面壁之庵’。宋代,初祖庵曾建有‘面壁之塔’,塔毁额存。蔡京所书‘面壁之塔’石额今存于寺内,另有古碑四十余通。1983年至1986年,初祖庵全面整修时,建围墙二百余米,恢复了完整的院落。现庵中建筑有山门、大殿、面壁亭、千佛阁等。”
当直升机飞到达摩洞景观处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在少林寺背后五乳峰中峰上部有一天然石洞,为当年达摩祖师九年面壁处,称为达摩洞。禅宗初祖达摩于公元527年到536年在此洞面壁静坐长达9年。达摩洞面向西南,洞口用青石块砌成拱门,洞深约七米,高宽各三米余。洞内台上有石像三尊,中为达摩坐像,两侧为其弟子。”
据清《说嵩》记载,在洞的左上方,原有一小石塔,塔早已毁。洞内东壁题有“本来面目”四字。洞外西边石壁上有“面壁洞天”四个大字。
当直升机飞到塔林景观处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