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登基
        大行皇帝灵柩经过端门的时候,大雪下的正紧。远征西秦归来的燕山御林军及五十三万从全国各地抽调而来的将士全身缟素,扶柩缓缓而行。端门外,率领京中大小文武官员跪迎大行皇帝灵柩的太子早已哭的泣不成声、涕泗横流,几次险些昏死过去。幸亏有两位顾命辅政大臣照拂着,才堪堪保持着意识。大燕军制,大燕军伍分为戍军与禁军。戍军卫戍地方,禁军拱卫京师。燕山御林军大营驻扎于燕都之后的燕山,因以为名,隶属于禁军,建制三万人马,负责护卫京畿地区安全及皇帝陛下出巡时驻跸之地的外围安全,是大燕最精锐的军事力量之一,直接受命于大燕的皇帝陛下。

        燕山御林军的军士将灵柩运进宫城,一路护送到奉先殿外,放下灵柩,退了出去。早已等候在此的皇城内务府一等侍卫便出来抬起灵柩,运至大殿中央妥当停放。内务府的人早已在大殿内将灵堂布好,一应后续的丧葬用具也正在赶制调度中。

        奉先殿是大燕君主祭祖之地,祭天则有相对应的奉天殿。奉先殿,奉天殿与皇帝日常上朝理政的勤政殿是整座宫城中最重要的三大殿。

        灵柩停放好不久,一身戎装的大司马,征北大将军,领兵部尚书,太子都尉金戈与尚书令,太子太傅,领吏部尚书尹礼一同搀着太子进得殿来。金戈出身于没落的旧北魏世家并州金氏,金氏一门,世代簪缨,耕读传家,因北晋时反对晋主暴政数遭打压针对,逐渐没落,金戈是金氏数代以来第一位在朝担任武职的家主,再加上金氏雄厚的底蕴,大燕朝堂上金氏子弟众多;尹礼则是出身于青州豪阀尹氏家族,尹氏先祖在大夏近四百年间世代公侯,又与儒家第一位圣人同源所出,与孔氏、孟氏这两大圣人世家相交莫逆,是当时大夏最顶尖的家族之一,在大夏末年逐渐退出权力中心,专心经史,同时广开学府,传道授业,经过近百年的经营,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与孔孟两家屹立于青州士族之林,历经千年不倒,底蕴深厚。尹氏虽然入仕者少,但在朝在野都声望极高,甚至有好事者排出一个以影响力为主要依据排名的士族榜,青州尹氏则高居榜首。

        太子此时已止住了哭声,只是还在抽抽噎噎地啜泣,一路被搀到到了奉先殿前,刚迈过门槛,一眼瞧见了大行皇帝灵柩,顿时又嚎啕大哭起来,众人忙又上前劝慰,太子只是哭个不住。众人无法,只得跪侍在侧。以尹礼为首的一干早年随大行皇帝起事的文吏,一是因大行皇帝新丧,心中悲戚,二是被太子哭声感染,三是感觉国家风雨飘摇,前路莫测,颇有些兔死狐悲之感,不由得也哭了起来,哭声一个感染两个,两个感染三个,不一会,大殿内外所有的文臣便都随着太子嚎啕大哭起来,甚至一些年长的武将也在掩面而泣。

        金戈一身铁甲,手按长剑站在殿上,眼看着大殿之内太子群臣哭作一团。如今皇帝新丧,嗣君未立,与西秦还未媾和停战,若如此一直哭下去,从白天哭到黑夜,从黑夜哭到白天,岂不是把所有事都耽搁了。他看了看灵柩旁早已哭干了泪水只剩干嚎的太子,又看了看哭得连跪都快跪不稳的尹礼,摇头长叹一声,快步走到大行皇帝灵柩之前,拔剑振臂高呼:“大行皇帝遗诏,众臣跪听。”金戈的这一举动顿时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许多大臣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停止了哭声,看着身披铁甲,右手擎剑,昂然立于大行皇帝灵柩前的金戈,有人觉得莫名其妙,也有人觉得金戈应该知道什么,不然他不可能大庭广众之下喊出这样的话,当然,更多的人还是一味地哭,任你巨浪滔天,我哭就对了,两眼一闭,嗓门一开,就是可劲哭,别人磕头我磕头,别人山呼我山呼,完事了我回家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耽误。

        尹礼则是知道一些事的,在函谷关那场惊天一战之后不久,尹礼就收到一封来自前线的密报,是直接由陛下的贴身侍卫双手递到他手上的。那是一封传位的密诏,他在不久前才听说四位辅政大臣以及太子殿下每人都收到了一份。看来,金戈这是想趁乱拿下这拥立第一功了。

        此时,大殿里靠近灵柩的那一圈大臣有一瞬短暂的安静。显然,大家都在等。虽然看样子大行皇帝留下了传位诏书,但是大行皇帝有两位子嗣,且年龄相差不大,现在皇位空悬,谁知道会不会另生变故。因此,对绝大多数人,特别是未能进入权力中心的人而言,现在的局面下少说多看,能拖则拖,才是王道。

        但是安静没多久,大殿中陡然响起一个声音:“儿臣跪迎父皇遗诏,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在视线汇聚处,一道身影跪在哪里,以头触地,隐隐还传出沉闷的哭泣声。那个人就是燕明,驾崩的大行皇帝的二儿子,年十七,比他哥哥小两岁。而他那个太子哥哥燕昭,还在抱着大行皇帝的灵柩哭的死去活来。

        众人见皇子带头,也不好装聋作哑,相继俯身在地,山呼:“跪迎大行皇帝遗诏。”

        金戈见众人接诏,暗暗松了一口气,以眼神示意早就暗中联络好了的大内总管太监秦游。紧接着,受到金戈眼神示意的大内总管太监秦游小步快走到大行皇帝灵柩前,面对太子与文武众臣先是躬身行礼,而后昂首挺胸站好,从怀中取出大行皇帝发给金戈的那封遗诏,双手奉过头顶,殿内匍匐的文武群臣身子弯得更低了。

        待金戈去了佩剑,在尹礼身后面对着大行皇帝灵柩跪倒之后,秦游才缓缓打开圣旨,高声诵读:

        “奉天承运大燕皇帝,诏曰:大争之世,强则存,弱则亡。秦楚环伺,匈奴在北,中原疲弊。秦有山河之险,楚拥大江之势,燕有戎狄之患。

        欲强大燕,则先取关中,而后渡江。北地苦寒,不可农耕,取之无益,徒费粮秣;戎狄之人多擅骑射,逐之者易,杀之者难,只宜高郭深壑以拒之。

        朕自起事,三十四载。平河北,征宛洛,饮马长江,快哉快哉。函谷一役,此天亡我也。

        惟恨未灭骁骑。

        皇太子昭,明敏睿达,果决勇毅,恭顺仁孝。襄赞政务,多有贤名,可继大统。即日起传位于皇太子昭。太子太傅尹礼,东宫都尉金戈,太子冼马苏诚,太子詹事凌庶共为辅政。

        天下纷乱而朕不幸早崩,望诸臣努力国事,善侍太子,强我大燕,则朕亦可含笑于九天。

        钦此”

        遗诏宣读完毕,群臣三跪九叩,秦游双手将遗诏奉上灵柩前的供桌。新皇仍抱着棺材,半蹲半坐,嚎啕不止。秦游眼看着新皇如此哀毁过度,心中叹息一声,正要退到一旁,却看到新皇扒着棺材的双手无力地垂到了地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