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1 / 2)
        欢在更早先时候的文坛,曾涌现出很多诗人。据说当时有些诗人,几年时间写了近万首诗,却一直没有机会发行出版,写满了文字的纸张,只能积压在某处落灰。后来有些人开始租房子,发起了组建诗社活动,对外宣布凡是够格加入到诗社的,每月都有工资可领。欢在人民立即陷入到了,向诗社报名的狂潮中去。因为报名人数过多,诗社开始设置招纳条件,只招收成年男性,诗社给出了相关解释,称目前雄性激素较强的诗,更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此期间各级**门发现,欢在周边地区犯罪率,呈明显增长状态,深入调查后发现,多起涉及跨国犯罪事件的幕后主谋,也与欢在几个有前科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原来欢在县城里的诸多诗社,早已演变为具有**性质的团体。据抓获的诗社负责人交待,因为发现喜欢写诗的多是青年,起初看到他们无处宣泄热情,就冒出了成立类似打手团队的想法,对青年们说要招收他们做职业诗人,没想到诚如大家所见,刚开始的报名就火爆异常,这些诗人们还都表示,可以不拿任何薪资,只要保证他们的诗集,能印刷出版就可以了。后来私下里带着诗人到处帮人打群架,和诗人们说这算增加生活阅历,如此才可以写出更带有雄性荷尔蒙的东西,不想诗人们也乐意参加。那些雇主很大方,不管架最终能否打得起来,只要撑足了人场,每次都能获得非常可观的酬金。

        欢在县里年轻力壮,还抱有梦想的人,都被招收进了各个诗社。欢在有史以来最大的**团体,从某种层面来说,就是这些诗人团体。后期县里大规模的斗殴事件几乎绝迹。也主要因为大家觉得都是诗友,不愿意彼此之间再舞刀弄枪,从而改为了文明斗诗。但诗社幕后老板为了牟取更多利益,将眼光投向欢在周边的市场,开始从事多地区违法行为,甚至演变为跨国际的犯罪组织。那些诗人也被哄骗,说这是欢在与国际诗歌的连接。

        最终这些犯罪团体被彻底捣毁,诗人们彻底认清了自己的错误,接受刑事处罚之后,开始自发写普法传单上街纷发,希望人们不要再误入歧途。诗社当初印刷出来的几百万本诗集,根本不具备版号,等一系列正规合法的发行条件。得益于欢在常年的反盗版宣传,诗人们根本无法接受自己的心血,沦落成为盗版书籍,不想自己的作品,以这种不正规的渠道,而被外界世界所认知。在某天夜里,诗人们在野外找了处空旷的场所,把这些书集中到一起,浇上汽油点燃焚烧。

        在欢在人民的印象里,那场大火烧了足有好几天,很多媒体都去现场报道。人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直到火焰熄灭人群才离去。很多文艺青年们不忍离开,他们知道属于欢在的诗歌时代就此结束了。

        当中有个文艺青年,从炙热的火堆里,取出几本未全烧尽的诗集。被周围唱歌的人群发现了,本来近期的诗歌创作多而丰富,对歌唱圈子也有帮助,因为很多的词作者,都从这些诗歌中汲取灵感,或者直接拿来照抄。如今欢在的诗人,估计都要歇上一阵子。可怕的是,有些真正的诗人,可能还会因此背井离乡。想到这些,歌唱人群的怒气瞬间被点燃,拖着跳了几天舞蹈的疲惫身躯,对那个拿书的文艺青年,进行了残忍的殴打。文艺青年在地上弓着身子,用尽所有力气护紧了怀里的书,任凭拳头如雨点般的打在身上。

        人们打了很长时间才离开,青年的眼前全是鲜血,口中叫骂着施暴者,把舍命保护的诗集捧在手里。当时在县里唯一的印刷厂,由于诗集订单过多,为了应付而偷工减料,印了很多只有封面,但当中内容全部为空白的假书。当青年满心期待打开那几本诗集,发现正是这样的一本白纸。这个青年之后就再也没有看过,教科书之外的任何书籍,刻苦学习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多年以后梦想成真,成了欢在县北中学的校长。

        自二零零四年上任以来,刚几个月就遇到入学新生暴力事件,还和全校师生经历了雕像的倒塌,只感到了身心俱疲。此次作文大赛几乎是一剂强心针,勾起了他隐藏多年的追求,重新回忆起了自己的梦想。他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场比赛中去。

        县北中学的校园广播里,响起了校长熟悉的问候,各位老师同学们中午好啊。全体师生心中响起无数抱怨,因为马上就要开饭了,只怕校长来一场演讲马拉松,已经有机智的老师,溜出教学楼朝食堂跑去。但校长这次发言,出乎意料的简短,介绍完省作文大赛,又说明了关于县里举办初赛的情况,讲了上交作文的具体时间,最后祝大家写出好文章。

        整个校园都充满了,可以正常用餐的喜悦。午餐后学生们利用午休时间,讨论起这次的作文大赛。直到上课还有几个学生在小声研究。其热烈的氛围,不知道的还以为,作协正在此地开会。

        县北中学分为初中学年和高中学年,这H县里其他几个中学情况差不多,全县这些中学加起来,总参赛人数将近几万名。想从县里的初试中脱颖而出,就要先击败这么多的对手。

        班级当中总会有,功底显得比较强的学生,他们多半可能在周末,参加过课外作文班,课余时间常在座位上看些课外书。语文考试写作文,总用一些不被熟知的名人名言,又故意写超出题目规定的字数,去凸显自己的水平。每次都在周围女生羡慕的目光中,接受着语文老师透着喜爱的责备。

        一般来讲平常班级,总会存在那么少有的几个,在文艺之城欢在,每个班级几乎都有一大帮这样的学生,甚至有些班级因为女生太少,导致这些才华横溢的学生,没有更大的欲望去表现。本次作文大赛面向全省,无疑是出风头的最佳机会。

        由于省里的作文题目还在保密阶段,县里干脆直接取消限制,对作文没有任何的要求,这令所有学生都很满意,因为写文章就应该没有限制,手写其心不希望有什么框架。以前写应试作文的时候,总有学生故意写跑题,去讽刺教育局这种扼杀想象力的行为。

        县北中学是欢在公认的摇篮,严以专班级所处的教室,过去曾办过一次展览,所以这里被誉为,摇篮上的筐篓。班级的墙上还挂着,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名人作家画像。除了在更换画像背板镶嵌的灯泡时,暗下来几分钟之外,其余时间里,永远都在不分昼夜闪着光芒。每年在这个教室上课的班级,自然成为了县里继承者。以专因为多次在考试作文里炫技,和其他几个学生,一起被同学称为天才。在刚才校长广播期间,班上就有很多同学,就向他们投去了期待的目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