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3章 初临**(六) (4 / 5)
有了这个思路。高学政顺着思路想下去,把自己所知道的霍崇的所作所为理了一番,高学政被自己的发现弄得很是惊讶。
不少人说霍崇是个运气很好的家伙,也有人说霍崇善于钻营。这些看法都是基于霍崇得到的东西都是他并不了解,靠运气误打误撞得到了今天的一切。
如果换成最新视角。霍崇其实知道他在面对什么,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各种结果里面选择了他能触及的东西。
想到这里,高学政突然被自己的设想弄到哑然失笑。自己居然以为霍崇能知道皇家的事情?开什么玩笑!便是京城的那些高官很多都没搞明白,更别说山东淄川县一个小工匠。
大概霍崇也就是格外诚实,正如吕知县所说,霍冲说他听一位老师说过,读书和认字是不同的。而霍崇生性谨慎,就绝不去触及诗书,只管认字。
虽然如此想,高学政还是不放心。准备明天找其他人看看霍崇弄出来的几个小册子。
又过了一阵,师爷回来禀报,“学政,那些人已经走了。”
“他们为什么这么恨霍崇?”高学政对霍崇如何得罪了读书人非常不解。
师爷忍不住苦笑道:“学政,霍崇用那些**的犯属女子教他雇来的人认字。包吃包住,一个月还给五百文工钱。”
“哦……”高学政恍然大悟,忍不住叹道:“原来如此。”
高学政乃是广东人,在广东铁矿做工,一个月包吃包住,才不过四百文工钱。一名女子教人认字,还不是教书,一个月就有五百文工钱。也怪不得这帮被拒绝的秀才们恼火。
霍崇办的算是私塾蒙馆。就是启蒙教育。当然了,以霍崇这种只教认字,不教读书的,连蒙馆都算不上。
蒙馆私塾根据组织形式大概分为散馆、专馆、义学三种。专馆是大富之家专门请到家中教授自己族内子弟读书的,老师的水平和薪资待遇都很有保证;义学则是靠官费或有钱人集资赞助贫寒人家子弟读书的组织。在那个年代,若本地有读书很好的学生考中举人乃至进士,十里八乡都“与有荣焉”。
这三种里最普遍的是散馆。散馆的条件并不好,但它使得很多平民家庭的孩子免于成为文盲。蒙学的功课一开始很浅,多是一些韵文,比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六言杂字》等等,而后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再读其他书。
散馆老师的学问往往不大,多数人是屡试不第的秀才,以教授附近的蒙童读书来挣碗饭吃。其实这碗饭并不好吃,有的人的确没钱,有的则是看不起老师,总而言之有些老师需要挨家挨户上门讨要学费,还常常落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