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禁锢人类的“绿房子”
公元世纪的人类社会面临着一个悖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的同时,越来越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环境,但是却越来越不能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适合居住。
在我们步入工业社会后,变出现了一种病态般的社会,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一个病态的社会,其特征是极其简单的,这就是它为人的生物学需要提供得太多,但同时却处于精神饥饿状态。”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温室有两个特点:1.温度室内高,2.不散热。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之所以称这一效应为温室效应,亦与此原理有关。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早在21世纪,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就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在空气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们都可以透过可见光与红外辐射。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过红外辐射。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所谓的“温室效应”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了《京都协定书》。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但评估显示,京都议定书即使能被彻底完全的执行,到2050年之前也仅可以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0.28℃,而在20世纪,气候科学界普遍预测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4℃—5.8℃,现实也证明他们的预测基本上是准确的。
温室效应本身只是一个大气气候效应,他给人类带来的最直观影响是全球气温上升,并不会直接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而全球气温的升高所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才是禁锢人类的魔咒。
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引起地球两极冰川融化,冰川消融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将淹没沿岸大片地区。
如果南北两极冰川全部融化,上升的海平面将会使得居住在沿海地区占世界一半人口的居民不得安宁,所有的沿海城市都将变成汪洋大海,美国纽约只能剩下**大厦和几座摩天大楼的楼顶,法国巴黎也许只能看到埃菲尔铁塔的塔顶,而荷兰、英国等几十个低洼国家将不复存在。而中国上海生命之墙的倒塌,上百万人被大海吞没,更是令全世界的人们意识到问题得紧迫性,因为全球还有几十座建立了生命之墙的城市,这让生活在那些城市中的人看到了自己可能的命运,这才是温室效应成为禁锢人类的“绿房子”的根本原因。
正是因为如此,世界各国积极推动**航天局和IMSF的成立,前所未有的团结在一起,穷尽全人类的力量书写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篇章——哥伦布计划。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