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明光铠和锁子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明光铠和锁子甲
        早上,照例,司马遐又来到了军器监,司马遐感觉自己最近好像都要成了军器监的常客了。

        徒步走到军器监,反正距离清河王宫也没有多远的距离,司马遐把清阳城(清河城,司马遐觉得国名、郡名和县名都一样,索性,就把清河城改为在西汉时期的旧称了。)的规模重新扩大,分为宫城,内城,外城。外城为老百姓居住的地方。内城有着军器监,教坊司还有卫尉宋诚统率的三千内军,与郎中令李荃统领的一千宫廷禁军互不统属。此外,还有司马遐的清河王府、内史丞、清河商会。宫城,自然就是司马遐的清河王宫了。

        军器监,司马遐决定先造些盔甲,关于盔甲,被公认为最好的盔甲当然就是唐朝的明光铠了,明光铠最早起源于三国时代,曹魏陈思王曹植在他写的《先帝赐臣铠表》中曾经记载:“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领,两当铠一领,赤练铠一领,马铠一领。”根据《吴历》记载:“权以使聘魏,具上破备获印绶及首级、所得土地,并表将吏功勤宜加爵赏之意。文帝报使,致鼲(hun,二声)子裘、明光铠、騑(fei,一声)马,又以素书所作典论及诗赋与权。”

        虽然,司马遐不知道上文中所提到的铠甲,是种类是明光铠还是铠甲的名字叫做明光铠。总而言之,司马遐在其中得到的有效信息是,明光铠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雏形。反正,明光铠是在唐朝发扬光大并且到达了鼎盛时期。不过,这个明光铠是个高端货,哪怕是以盛唐的财力,也仅仅只是高层的将领才穿得起明光铠。而且,耗时长,制造一副明光铠的时间就需要一百九十二到二百六十五个工作日,大半年都搭进去了。哪怕是修复一幅铠甲,也需要四十一名工匠。疯了?!玩儿呢?!军器监才不到一万的工匠。你特么的给我整这个?!

        司马遐感觉自己的心态都要崩了啊!司马遐上辈子是一个处女座的男人,任何事情都追求尽善尽美,在他的认知里,既然要做,那就要做最好的。可是问题来了,司马遐没钱啊,哪怕是有藩国的赋税和清河商会作为支撑,司马遐也造不起啊,开玩笑,大唐三百多个州,相当于大晋三百多个郡,现在大晋才一百多个郡,司马遐藩国也才两个郡。大唐都保证不了人手一套明光铠,司马遐就能保证了?就说清河国的藩军数量才不到十万,没有大唐的军队数量多。但是,也不是这么一个算法吧?

        从魏晋开始,军队盔甲的主流一直都是两裆铠,其实,用司马遐的话来描述就是:“一件儿铁背心儿。”司马遐真心觉得,这盔甲不怎么样,丑!既然像明光铠这样的高端货,司马遐搞不起,那就来点儿,价格低廉,防御性能强大的盔甲。比如说,锁子甲。

        和明光铠比起来,锁子甲的**格和制作时间绝对称得上是良心了。铁,司马遐也不缺铁,毕竟,现在的清河国相当于后世天朝的邢台、衡水、沧州。邢台正好儿还就有铁矿。

        司马遐早就让人去挖了,雇佣民工。那么,现在铁的来源有了,司马遐也不缺了。

        那么,开造吧。锁子甲在天朝最早出现于曹魏陈思王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司马遐:“怎么又是他?”然后,根据《晋书·吕光载记》中记载:“铠如环锁,射不可入。”别名又被称为是“铁布衫”,发明者是黑海北部的斯基泰人,地理位置大概在安息古国的北方。时间大概在公元前五世纪或者更早。用历时三个世纪的时间传入天朝,可以有效的抵挡刀剑枪矛等锋利兵器的攻击,对于弓箭的防御性能也不错,但是,面对于天朝的连弩,那也只能GG了,如果是狼牙棒和流星锤这样的东西砸下来,那恭喜你,你废了。铁环越细小,防御性能越好。

        像这样一件锁子甲,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可以完工了。制作过程为:锁链甲是由直径两毫米左右的铁丝儿,加热后锻打扭曲成直径一厘米左右的圆环儿,并且敲打成宽三毫米左右的扁环儿,在环儿的两端冲出直径一毫米左右的小眼儿(一般为一眼儿,也有两眼儿、三眼儿的很少见),互相套住以后,用一毫米直径的铆钉连接起来。铁环儿环环相扣,有时配合更小铁圈以转折所需之造型,适合人体穿着及活动。最后,在领口和袖口包上皮革,以免刮伤皮肤,这样,一件锁子甲就制作完毕了。

        锁子甲一时半会儿的也完不了事儿,所以,司马遐又提前回去了。当领导就是好啊,只要指给一个大体的规划思路和行动方向,剩下的,就让那一帮手底下的人去忙活去吧。

        清阳城的郊外,司马遐去军校又兜了一圈,这一帮孩子们看着精神头比以前好的不是一星半点,司马遐表示很满意,教育就是要从娃娃开始抓起嘛。不过,司马遐的这个军校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专门儿治熊孩子。不听话的,油盐儿不进的扔进去,绝对比讲道理管用。里面就是一对二大老爷们儿,他们可不像是巡场学校里的老师一样,告诉你应该干些什么,不应该干些什么。在这里,这些藩军们可没有什么耐心,只知道不听话就要打。就好比在军营里,上官让你干什么你就必须干什么,不让你干什么,你干了,就两种下场:杖刑和牛皮马鞭子沾水,二选一,这已经够好了,还只是皮肉之苦。如果是战争时期,直接脑袋上插根儿竹签儿,拉出去砍了。

        而在军校,不听话倒也不至于挨鞭子和挨棍子,这帮当兵的倒也分得清轻重,照着肉多的屁股蛋子上用巴掌招呼呗,倒也知道收着劲儿,毕竟是老兵油子了,要是那帮没眼没力,下手没轻没重的愣头青,司马遐还真的就不放心让他们过来管教这一帮子孩子们。不过,这里的孩子们也得学会察言观色,要是一直哭闹的话,众所周知,这个世界上,不说全部,反正大多数男人对于孩子这种生物没有太大的耐心。

        司马遐在视察了一遍军校的训练进度滞后,就回清河王宫了,家里还有一大堆积攒的奏章在等着他呢,另外,关于校亩计征交税替换按照课田数额交税的贰点零版占田制度在实验县鄃县的实验进度,司马遐也要看一下。

        看完鄃县县令给自己的实验报告,说是这种占田制度改良版在实验县鄃县的反响不错,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热情,相信在过一段时间,府库和人们的粮仓会充实起来。司马遐用毛笔在给内史丞的王令中写道:“关于改良之占田制在鄃县反响不错,百姓生产积极,很是拥护,自即刻起,清河国上下,两郡十六县,立刻实行改良版占田制。”

        叫人下发给内史丞之后,司马遐难得的清闲了下来,之后,司马遐又开始思索骑兵这件事情。有一件事情,司马遐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为毛战国七雄他们的骑兵动不动就几千甚至上万?秦国、楚国还有齐国都有万骑,就连燕国、魏国还有韩国都有五六千的骑兵,还有一个赵国,十万铁骑。司马遐一脸问号,他们是怎么样养活的了起这么多的骑兵的?乱世嘛,可以理解你有些苛捐杂税,这很正常,但是,这七个国家,多的五百万的人口,少的一两百万的人口,他是怎么养活的起这么多的骑兵?真的把骑兵当作了地上的大白菜不成?

        骑兵在司马遐的眼里,那不是骑兵,那是黄金!果然,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富人的快乐我想象不到。光靠藩国的赋税和清河商会根本支撑不起孤养骑兵,还得想另外一条道路,每年光是军器监的研究经费就是一个销金窟。麻蛋,哎?孤可以尝试一下,进行一下海外贸易嘛。就比如说是,邪马台国。倭国有黄金矿产,应该早开始挖了,倭国的黄金便宜,毕竟,后世的米帝用舰船炮舰敲开了倭国的大门,低价购入倭国的黄金,这一件事儿,司马遐可没有忘记。

        邪马台国和西方一样,应该都喜欢天朝的丝绸,但是,改稻为桑这件事儿,司马遐又不能干,他想要的是清河国的粮食自给自足,而不是从外界购进,这一点可以参照明朝的浙江省,粮食都是靠从外省运进。那么这样,就不能大批量的生产丝绸,销往海外。诶?慢着,邪马台国是岛国,岛国靠海,鱼多,海产品多,不缺。但是,像猪羊肉,在他们那里肯定贵,但是保鲜系统保证不了,毕竟要远渡重洋,运到邪马台国估计都发臭了。

        貌似,陷入了困境。算了,先不想他了,那么久先从关外入手吧,但是,现在,整个大晋流行以茶代酒,从汉朝开始,茶马贸易一直是中原和关外贸易的重中之重,用茶叶换取战马,倒也可行,茶这东西,清肺腑,清肠胃,对于整天都不怎么吃菜,老是吃肉的关外蛮族来说,确实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得了,找到冤大头了,回来准备开敲吧。另外,往关外倾销五石散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五石散这东西,其实就是古代的D品,因为用五种矿物(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冶炼而成,因此得名为五石散,又被称为是寒食散,吃多了,不矿物中毒才怪呢,只能吃冷食,衣服不能穿太多,吃完之后,身体上下会发热,然后要不停的走路,这叫做行散,切记,不能喝冷酒,否则就GG了,这就好比,头孢配酒,说走就走。关外人没有见过世面,狠狠地敲他们一笔竹杠再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