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梦幻岁月,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 (1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梦幻岁月,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 (1 / 7)
        七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芬芳的花儿孕育了果实。学子们将要结束一段历程,站在新的起点重新开启新的征程。苍穹之下,火一般热烈,除了偶尔的几阵风雨,证明忧郁和感伤的存在,被青春燃烧的勇敢和无畏,占领了整个季节。

        再矜持的花朵也会绽放出自己的美丽,再羞涩的绿叶也要释放出醉人的绿意,为拥抱旧友的归来,为欢迎新朋的邂逅,为送行故人的离别。

        一年又一年,同样的故事重复上演,重逢的喜悦,相遇的欣慰,还有离别的珍惜,一杯清酒,两行浊泪。

        ……

        也就是这个季节,吉巧就要小学毕业了。毕业总有忙不完的事,初考,会餐,赠明信片,写毕业留言,还有生离死别似的情缘……,哪一样都不能搁置,万一今后再没有机会了呢。

        那时的山区学校真正能继续深造的学生没有几人,而绝大多数就此回到农村团婚论嫁,成家立业,继续着父辈们的故事,也有部分说着外出的大军,漂泊到新的城市,在那儿生根发芽,极少数闯出路子,而多数的也是今日酒今日醉,不知明天要到哪里。

        那时农村的孩子,家长是不给买明信片、毕业留言本等的经费,得自己从饭菜票中节约向学校兑换现金使用,所以大多数孩子在快毕业那学期就每一次多背一点包谷面和洋芋等,慢慢积攒毕业资金。如果到毕业时预算资金还没有凑够,那就只有铤而走险“偷”家里的二三十斤包谷去买,通常这个时候大人都会睁只眼闭只眼,毕竟绝大多数学生以后就没有读书机会了,校园生活在人生中就此划上句号。大人不想扫孩子们的兴,也不知道小孩子邀约卖些什么,人家个个都背东西卖就你给钱也不合适,再者也算是走入社会的一次锻炼吧。

        这天是周六,吉巧前一晚就跟大人说今天要和同学到集镇去赶集,所以,一大早吉巧妈给了她三元钱,告诉她不够自己想办法,就出去干农活了。吉巧盘算了一下,确实不够,房前屋后四下视察了一遍确定大人没在,就拿了个蛇皮口袋蹑手蹑脚爬上板楼,打开两个柜子,一个里面撮一点包谷,总的三十来斤吧,然后扎好口,用一根绳子作为背带背着,紧张下楼,快速锁门,大步溜出去了,赶往和其他同学早于约定好的会合地点。后来吉巧才知道,那是母亲故意走开让她干的,二姐也曾经干过。

        在一个山间的岔路口,相约的同学都到齐了。大家顺着蜿蜒盘旋的山路,一路有说有笑,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到集镇了。

        集镇上人山人海,她们来到农贸市场,放下包谷一字排开,这时贩子就走过来,一看全是学生就明白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碰到这种生意。于是故意压低了价格,小孩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卖吧,卖了好买东西去。大伙儿稀里哗啦全卖完了,连袋子也白送了。

        没有了校园的拘束,没有了老师的管教,也没有了书本的枯燥,像一群自由的小麻雀,一会儿百货公司,一会儿新华书店,一会儿照相馆……,叽叽喳喳好生热闹。

        吉巧照了20张半身像;卖了本同学留言簿和三套明信片——小虎队(吴奇隆、陈志朋、苏有朋)的一套,周慧敏、叶倩文、梅艳芳、梁咏琪、郑秀文的一套,还有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张学友、林志颖的一套;还卖了个精美的笔记本,那是她准备送给班主任李妍老师的,在她的心中李妍是传授知识的老师,是排忧解难的恩人,更是亲密可亲的姐姐。

        女孩们根据各自喜好都挑选了如意的东西,不过都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在各自脑海中确定的赠送对象不同而已,每一页留言簿上都是一个要好名字,每一张明信片背面都是一份亲热情怀,每一张半身像后面都站着一个亲密难忘的人。东西本身不值钱,值钱的是这东西蕴含的人际亲疏和情感深浅。

        中午12点左右,这群小麻雀在麻辣洋芋地摊上扫荡了大半个时辰才撤离了集镇,沿着来时的路往学校赶,因为今晚进行毕业晚会,明天不上课一起操办毕业会餐。特别是吉巧是班长,还得去布置会场。还好主持词参考往年的已经准备好了,发言稿准备了,糖果、瓜子、茶叶、水果、毕业纪念品——硬抄笔记本请老师代购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