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龙须面 (2 / 3)
就拿可儿来说,小丫头自小就被圈养在深宅大院里,终日以豆麸饭团为食,只有过年过节家主才能赏点儿下水。此时,对于可儿来说,还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她此刻最大的目标就是尽快长到及笄之龄,只有这样,才能去前院伺候家主,偶尔能吃上家主剩下的残羹剩饭,体会点儿荤腥。
此刻,刘阔也不知道该如何跟可儿解释,俩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如同平行世界一般。难不成告诉她自己是穿越来的?在刘阔的那个年代,女子要等到十八岁才算成年。可在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岁的秦朝,女子到了十八岁还未婚配会遭人耻笑的。
刘阔踌躇了半天,就放弃了解释,反正现在是万不能当着奴隶们的面拂了小丫头的面子。
吃完朝食,刘阔就返回膳房干活了。知道了面片是何物,那就好办多了。此时,刘阔倒也佩服起了这位老夫人,吃过一次打卤面就知道面条的精髓。尽管打卤面又香又醇,但面条这东西有了汤水才有灵魂。于是,刘阔就准备做一道后世常见的龙须面。
做龙须面需要蘸碱水和面,可在秦朝并没有食用碱。此时,秦人还不会用碱水烹饪菜肴,顶多是用来腌制海鲜或鞣制皮革。
秦人获得碱水的方式是就先烧出草木灰,再置水澄清,得到的上清液就是碱水。此时,碱水被秦人称为灰水。
刘阔烧了一把草,又将草木灰放置碗里,添加清水搁置了起来。
“这是为甚?”面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看着刘阔忙活着。在面人的眼里,草木灰就是弃灰,如同垃圾一般,怎能用来烹饪。
“让面筋道一些。”刘阔应道。
这些知识自然又是超越了面人的认知范畴,碱水能提高面筋的质量,其渗透压能使面团中的麦胶蛋白分子间距缩小,增强面团的粘性。同时,碱水会中和于面团中的游离脂肪酸,减少脂肪酸对面筋的破坏。
和面的过程,讲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蘸碱水和面的目的是增强面丝的强度,若不蘸碱水,煮出的面丝就会断成一截一截的。和好的面团要求达到三光:手光、盆光和案光。面团达到三光后,就可以顺筋了。
只见刘阔将面团搓成了一段段的粗条,然后将粗条延长、折起、再延长。这么做的目的是调整面团内的麦胶蛋白质排列顺序,使杂乱无章的蛋白质分子排列成一条长链,提高面条的延伸性。
顺玩筋后,就是龙须面最关键的一部,拉面。后世对龙须面的要求是至少拉十二扣,十二扣就会拉出四千零九十六根面丝,而拉面高手甚至会拉出二十扣,面丝的数量能达到数百万根。
中华饮食的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体现在菜肴的色香味上,做菜的过程更是融入了菜品的细节。一个合格的拉面师傅,不仅仅要求运用简单的抻拉动作完成拉面,还需把一些舞蹈动作运用到拉面过程中。
刘阔对秦朝的面粉实在是没有信心,也就拉了十扣而已。他只是习惯性的抖了几下拉面,就给面人看的一愣一愣的。在面人眼里,刘阔已经不是在做菜了,而是在变戏法。一个面团,到了刘阔手里,挥舞了几下后,就变成了千万根细如发丝的面条,对面人来说已经严重超纲了。
对于龙须面,面条是一个关键,汤底则是另一个关键。后世更是根据汤底,分出了一百多种不同口味的龙须面。此时,汤人正好在煲鸡汤,刘阔就跟汤人要了一碗鸡汤,将龙须面做成了鸡味面。
不出所料,汤汤水水的龙须面得到了老夫人的好评点赞。老夫人问了问膳夫长是怎么做的,这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自然是答不上来,他也只能用神技来形容龙须面了。老夫人听说后,便约定明日要亲自去看看刘阔到底是怎么做龙须面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