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5章 遍插茱萸少一人 (1 / 2)
说是壁画,其实只是用尖利的枪尖在石壁上刻出的图案而已,线条流畅,不过人物面目不清,只是在脑袋旁边写几个名字。正因为这里深入地下,没有风化、水蚀、鸟兽损害,这才能分辨清楚图案、字迹,若是在外面,仅仅是草木的根须膨胀,加上季风、融雪、流水的侵蚀,寒来暑往、热胀冷缩,也会把图案弄得难以辨认。
几个人把火把凑近壁画,细细辨认,只见壁画上是这么“画”的——
一个汉朝王爷打扮的人,戴着冲天交角金冠,穿着立卧三江水滚龙袍,旁边写着“李处严”三个字,正把宝剑刺入一个匈奴贵族的身体。而那匈奴贵族戴着高耸的紫金冠,身上裹着飞火五龙大氅,旁边写着“伊稚邪”三个字。
又有一个汉朝王爷打扮的人,戴着平天双翅金冠,穿着团花龙袍,旁边写着“李处丰”三个字,正挥动黄金方棱锏,打向一个匈奴将领。那个匈奴将领举起狼牙棒迎击,旁边写着“欧阳庄铁”三个字。
拓跋玉儿惊讶道:“欧阳庄铁——那不是欧阳钟亭大人的叔祖吗?也就是欧阳家最有权势的欧阳德让大人的堂兄弟!”
再往壁画两边看去,都是刻画的汉朝将领与匈奴将领捉对厮杀,汉朝将领旁边注明是:李处明、李处佰、李处晖,匈奴将领旁边注明是:破六邪天佐、破六邪天佑、伊稚邪休哥、伊稚邪斜珍。
龚遂慢慢看出端倪,和自己在国使馆读过的案牍秘藏一加印证,一个可怕的真相浮现在脑海之中,于是惊呼:“上面竟然刻的是‘双龙会’!李广李广李老将军共有七个儿子、一个义子,合称‘七狼八虎’——大郎处严、二郎处丰、三郎处明、李处温处佰、处晖处晖、六郎处昭、七郎处山、义子延朗!六郎、七郎当时护送汉朝刘必撤退,无需多言,这‘双龙会’里面没有李处温!李处温李处温哪里去了?”
杜延明说道:“龚大哥,‘双龙会’是怎么回事?说来听听。”
众人也是十分好奇,围在龚遂身边想听个究竟。
龚遂龚遂以前一直是小偏将,哪里受得过这种礼遇,当下清清嗓子、整整衣服,就差一展扇子、一拍惊堂木,把前尘往事一一道来——
汉朝宗室刘必亲征匈奴,下令三大主力军——卫家军(主帅卫青)、李家军(主帅李广)、公孙军团(主帅公孙贺)随驾出征。李家军为前部先锋,公孙军团为中军保驾,卫家军在后接应、供应粮草。
到了两界山,李广率七子上山拜佛,以求平安。方丈智聪禅师得道高深,见李广以天下为已任,极为感动,不忍李家遭受灭顶之灾,却又不敢道破天机,便劝李广解甲归田。老令公叹道:“李广并非贪功好战之人,只因匈奴兵屡犯边疆,不单我大汉朝子民,就是匈奴百姓也是深受其害。李广唯有以战止战,逼迫匈奴退兵,为天下百姓谋福祉。若汉朝匈奴两国平息干戈,友好往来,我李广定解甲归隐,不问功名利禄。”
智聪禅师道:“我有一言,留给将军——狼居胥山双龙会;七子去六子回。”老令公以为会有个儿子回不来,便请智聪禅师解说,禅师摇头不答,老令公也不勉强,逐率七子下山出征。
李家军作为主力先锋,所向披靡,匈奴兵节节败退。匈奴破六邪太后为鼓励士气,亲临狼居胥山前线,与汉朝军对峙。破六邪太后见李家军作战勇猛,匈奴兵屡次攻打北汉朝都为其所败,李家众将更是各个武艺高强,匈奴上将破六邪天佐、破六邪天佑、欧阳庄铁、伊稚邪休哥、伊稚邪斜珍等都不是李广的对手。于是破六邪太后想出“以退为进”的计策,借口谈判,请汉朝帝赴狼居胥山商议,想诱出汉朝帝与李家军,布下天罗地网,准备一举擒下汉朝帝与李广一族。
李广识破诡计,因长子李处严长得与刘必相象,便向刘必建议由处严穿上王侯衣冠,假装刘必与匈奴破六邪太后谈判。奸臣赵不愚却极力劝阻,说有损国体。最后在李广的力谏下,刘必同意由李处严代替自己,率军远赴狼居胥山。而破六邪太后也命伊稚邪代替自己,率领匈奴精兵赴狼居胥山,积极备战。
狼居胥山上,汉朝匈奴两军对峙,杀机四伏。谈判过程中,伊稚邪看出刘必是李处严假扮的,计策已被李广识破,逐下令开战。李广沉着应战,命李家军分成三路杀进。左路由大郎处严、二郎处丰、三郎处明率领;中路由李广、六郎处昭、七郎处山率领;右路由李处温延朗、处晖处晖率领。
李家军奋力抗敌,从已时战到巳时,突然匈奴军剧增,将李广一族三路人马分而围之,使其左右前后不得相顾。李广发现敌情有变,于是发令左右两路向外突围,同时派七郎处山冲出重围,找主帅赵不愚,搬救兵求援。
中路军在激战中被匈奴兵冲散,李广且战且退,战至午时。当退至陈家谷时,剩下百十人,仍不见援兵。李广以死相抗,最终全军覆没,李老令公不想被捕受辱,一头撞死在狼居胥山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