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长安十二时辰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9章 长安十二时辰 (1 / 2)
        “看张安世的邸报,你在洛阳似乎与朝廷心腹大患碰面。这无可厚非——我们之间的恩怨,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但你来长安,并非出自你的本意。”

        大殿晤对之前,霍光还有些怀疑刘贺,现在他笃定刘贺是受人胁迫。他知道不让幕后那人觉得刘贺在朝臣面前弹劾他,那人不会暴露。但刘贺已入宫,是否弹劾,幕后之人是如何知道呢?

        “很快,你入宫之后的表现会传到幕后那人耳中,只要跟踪报信之人,顺藤摸瓜,就能揪出幕后黑手。诸侯王中究竟是谁心怀不轨,此刻也该浮出水面了。”

        刘贺心中一震:霍光比张安世老谋深算多了,他在将计就计。而且,他怎么知道是诸侯王中的哪一位作乱?

        霍光没有告诉刘贺,他通知朝臣“辰时中刻”在大哉乾元殿集合上朝,却将他们安排在东西偏殿。宫内的近卫军名为保护,实为监视。刘贺到达未央宫是巳时初刻,自然见不到朝中大臣。

        霍光手中多了这些棋子,其中与幕后之人有联系的大臣无法将消息传递出去,他们的亲信门生再想与幕后之人反叛,也多了些顾忌,焉敢在长安城中串联?这样一来,无形中翦除了那人的大部分羽翼。

        他深知朝廷文武大臣的秉性,将这些人软禁在一起,他们反心本来就不坚定,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只会相互攀扯,少不得有人暴露马脚。到时混在大臣堆里的心腹可以暗中钓鱼,将心怀不轨的人一个个吊出来。

        整个未央宫,不,整个长安,他支撑大汉朝堂二十年不倒,他亲手送走了三位大汉皇帝(也包括刘贺)。他才是汉朝的真龙。长安的潭水湛蓝如墨、深不见底,谁也看不清他这条老龙的真面目。现在在深绿鳞甲的老龙动了,他的爪子踏动潭底,扩散出一圈圈涟漪,那些自以为能恣意妄为的鱼虾龟鳖,惊讶地发现老龙威仪仍在。挡不住他一下撕咬;他的牙齿,依然能咬断反叛者的脖颈;他的利爪,仍然能撕开他们赖以藏身的石穴洞窟;他的尾巴,仍然能扇动犁庭扫穴的滔天洪水。

        霍光摩挲着手中的虬龙玉佩,仿佛自己年轻了三十岁,依然可以像二十多岁时在女孩细腻的皮肤上书写文字。这时一名背插雉尾长羽的白衣校尉从宫门飞马而入,刘贺皱皱眉头,什么时候起可以在进宫中纵马飞驰了?

        白衣校尉在丹樨前下马,飞奔入“大哉乾元”殿,向霍光递上一只四角包白铜的木匣。霍光从案几上拿起一枚细小的钥匙,打开木匣,拿出一片木牍,静静地看着。

        校尉并不看刘贺,刘贺心想:周围还是埋伏了侍卫,否则这校尉若是叛军假扮,此刻还不取了霍光的项上人头?

        霍光脸上波澜不兴,木牍上的文字让他心头一跳——西市、东市忽然涌出大批胡人,借口长安雍门、直城门、厨城门、横门四门关税征收太重,纠集约三四千人持刀荷枪,说要找期门令讨个公道。

        霍光心里说:“长安城内哪有这么多胡人?大部分还是叛军乔装改扮,表面上令守门的期门军不知所措。而且叛军绝不会只有这一股,若是期门令将大部分守军调去,就中了调虎离山之计。”

        果然,又有一骑从宫门驰入,奔入大殿的校尉也是背插雉尾长羽,将一只四角包青漆的木匣双手呈递给霍光,不过他身上衣服是青色,刘贺暗忖:莫非白衣校尉从西城而来,这青衣校尉来自东城?

        他猜得没错,霍光接过木匣,从几案上另取一枚小钥匙打开了,木牍上所说之事,是明光宫突然有十五六名太监反叛,在明光宫内纵火。

        刘贺遥望东城浓烟滚滚,就连地处长安西南部的未央宫都能看到。他在位时曾经检视各个宫殿的府库,明光宫内府库数量居于诸多宫殿之首,俱是丝绸、香料、檀木等易燃之物。一旦起火,霍光势必调集人马扑灭火势。

        距离最近的是宜平门、清明门守军,按照大汉律令,如果距离宫殿最近的守军对失火视而不见,全家都受牵连。若是守军惧怕律令都去灭火,等于将长安东面的宜平门、清明门拱手送给敌人。

        这一下四两拨千斤,长安西城、东城的城门守军都被吸引到两侧,中间门户洞开。北门洛城门距离未央宫最远,若是出事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何况北门直通渭河码头,如果北门守军调回来拱卫未央宫,那么敌人大可控制渭河码头,从水路源源不断地调兵过来。而依赖渭河码头输送粮食、饮水的未央宫,等于被敌人狠狠地掐住脖子!

        明光宫被瘫痪,距离西市、东市最近的桂宫、北宫现在陷入拉锯战,只有未央宫和东南部的长乐宫还在自己手里,局势糜烂,果然就连霍光也频频皱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