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污水浊流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章 污水浊流 (2 / 2)
        他知道刘邦不会放过他,将目光投向东海,很想在东海找一条退路,如果中原情势危急,可以像《庄子-逍遥游》里说的“乘桴浮于海”。

        韩信集合齐国的能工巧匠营造大船,一年后造出能在海上航行月余的艨艟巨舰。第一次出海,他以芝罘县(今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为起点,向东寻找蓬莱岛。

        他不相信徐福所说蓬莱是为仙岛,韩信认为蓬莱岛应该是一片极大的可供数千人居住的岛屿,然而在海上搜索十五天之后,只找到十几个狭小的荒岛。

        沮丧的韩信下令返回,在返航途中遭遇风暴,艨艟巨舰在如山巨浪面前小如芥子,不得不在某座荒岛的峡湾里躲避风暴。

        好容易挨到风暴过去,幸运的是三条桅杆只有一条断折,凭借两面主帆还能回航。船工和水手留下修船,韩信索性带上十来个卫兵在岛上勘察。

        在海岛的另一面,也就是直面海啸冲击的一面,有三块庞大的黑色岩石被冲上海滩,韩信发现这些黑色岩石表面有燃烧融化的痕迹,这与张良提及的陨石极为相似,韩信不由得来了兴趣,他听张良说“陨铁”极为难得,铸造兵器锋利无匹,若不是海岛上没有冶铁高炉,韩信真想就地试试。

        兴致盎然的韩信召集士兵和水手将三块黑色陨石拖入船舱,扬帆起航,带回齐国。令人诧异的是,这些陨石难以用凿子、铁钎分割,熟练的石工也无法凿下分毫。韩信不得不设法建造庞大的高炉,试图将陨石融化。

        砖砌高炉的火焰在皮质鼓风机的鼓动下烧到青白色,然而陨石没什么太大改观,韩信郁郁不乐,等到温度冷却下来,工匠报告说,还是有一部分外壳被烧熔,里面露出难以描述的精巧结构。

        闻听此言,韩信立刻赶去勘察,陨石表面仅仅熔化几个空洞,最大的只有拳头大小,然而从这孔隙中窥去,内部结构繁复精巧,比中原任何机械都要精密。两千两百多年的古人没有“电路”的概念,但韩信隐约觉得,驱动这些机械的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气”。

        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眼前的现象,韩信难以知晓陨石究竟做什么用,仅从外观推测,这三块黑色陨石原来是一个整体,或许在从天而降的过程中裂成三块,或者是在大海中裂成三块,被暴风与海啸从海底冲到陆地上来。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在这片大地上,没有人能做出如此繁复精巧的东西。

        这件事对韩信触动极大,他意识到楚汉争霸战在宇宙图景之下如图两窝蚂蚁打架,尚有许多未知的大事等待人类去探索。

        不久,韩信病倒了,他感到头晕目眩,皮下渗血,还发现身上长出黑色素瘤,并有硬毛从黑色素瘤中钻出。不仅是他,长期接触陨石的工匠、士兵出现同样症状。韩信意识到陨石散发出看不见的射线,侵入人的肉身和血液,他一边访求名医诊治,一边寻找方法根绝陨石的辐射。试验无数种材料后,发现铅板能够阻隔辐射。

        在汉王诸臣中,韩信最信任张良,他将有关黑色陨石的一切资料汇集成册发给张良。张良知道此事非同小可,然而不能让刘邦知道,借调兵运粮之机从淮北赶往临淄,与韩信密议。

        两位当时最聪明的人决定秘密研究此事,但表面上不带有关“东海”的任何字眼,约定以“古蜀”指代此事,以“蚕丛、鱼凫、金沙”作为三块陨石的代号。韩信在征伐各国时候搜罗能工巧匠和熟知阴阳术数之士,顺便在各国案牍库(图书馆)中搜集有关天文、冶金的资料,将这些运往淮北。

        张良坐镇淮北,使用韩信提供的资源和人才研究此事。他进一步推论:陨石是从别处飞来,供给陨石飞行的能源造成辐射,唯有铅板能阻断。汉朝人都相信玉石能“肉白骨、活死人”,金缕玉衣的本愿是让人像蝴蝶般从蛹里羽化,汉朝人对于“陨铁”也有同样的迷信,若不是黑色陨石酸浸火烧刀枪不入,早被铸成“陨铁衣”用于墓葬。但张良用死囚做实验,这三块黑色陨石只会让人衰弱致死。

        张良还发现辐射造成的病症会代代流传,即使不在子代中显露,也会在孙代中显现。他自中年之后不愿过多杀戮,喜欢道家恬淡清静之风,对于此类发现,自然是千方百计不能流传于世。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