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5章 (1 / 3)
“在此之前我们将希望之地的市场容量进行了一个大致的讨论,我们较为清晰的认识到了,在一个市场当中,我们所有的交易活动所产生的瓷甲的交换,它是有一个大致的数量的,这个数量维持在所有的卖家都愿意把自己的货物卖出去的价格和所有买家都愿意买下货物的价格之间。
因此这便引入了法西法米下一个希望各位意识到的问题:在我们的希望之地中,瓷甲的发行数量已经远远多于了能够购买的货物的实际价格,这会导致一定量的瓷甲能够购买的货物变少,法西法米将其称为:瓷甲的膨胀。”
伟大的,艰巨的,多达两百多号人经济学小课堂在鹿呦苹几乎单口相声中蹒跚前行着。
虽然离货币供给理论的诞生理论上还差几个世纪的生产力——毕竟《信用银行》问世已经是前世20世纪20年代的事情了(小知识:C.A·菲利普斯《银行信用》,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但是鹿呦苹还是选择了这个理论来构建希望之地。
希望之地的货币瓷甲,是由希望之地的前任首脑提出并且运行,由希望之地的官方作为信用承担方,监督并发放瓷甲——但是法西法米他们并不能直接发放瓷甲,瓷甲是由另一位【公认者】印制并发放的,【公认者】是一个拥有遗传灵体的成员(家族),他们用能力对瓷甲进行认证并且发放,而法西法米他们只是对货币信用负责。
不仅如此,【公认者】还兼任了【商业银行】的任务,也就是为成员提供存款和提款的功能。成员在交易之后获得的收益将以瓷甲的形式登记在【公认者】的记录上,成员有权利对这些收益提出提取的要求。这就是最基本的货币供给关系。
将这样一个麻烦的体系言简意赅的方式呈现出来,就是公认者那边发放的瓷甲太多了,多过了市场能够承载的货币量。
“请问一下法西法米,您刚刚提到了【公认者】才是瓷甲发放的关键,可是【公认者】在那里呢?”
“好问题,我也不知道,法西法米上一次审核公认者的账本是在集会的一年前。”鹿呦苹很实诚的承认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无论集会讨论的多么热闹,最关键的核心,【公认者】并没有出现在本次集会上。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同时离线。
“因此法西法米才呼吁各位能够正视这个问题,否则我们的瓷甲都会在这种膨胀当中变得……没那么值钱了,我们的市场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学术小讲堂结束,鹿呦苹愉快的长舒一口气,下场挂机,将烦恼愉快的扩散到了全场。
“下面法西法米提议一个自由议程,时间一刻钟,希望各位能够仔细思考刚刚所说的问题。”
鹿呦苹还想把这个问题掰得再碎一点,让所有成员都能了解这个超前的问题,可是哪怕鹿呦苹也只是前世可怜弱小又无助的本科带学狗,能把货币理论理解成这个模样并且输出个八九不离手,已经是极限了,再深奥一点怕是鹿呦苹自己也不知道了。
但纵然是这样,信息量和理解难度也把全场炸的人仰马翻,大家都在试图理解这些个嫁接过来的概念。
而鹿呦苹呢?在经过一轮火力输出以后,他相反是第一个跳出自己构建起来的框架,开始考虑一个无关紧要,但是一直让鹿呦苹觉得很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希望之地,会脑洞大开,构建出一个这样一个奇怪的货币供给体系?
600年前,现在的希明多瑙还在玩泥巴,各地的文明也还处在各玩各的状态,虽然贸易开始出现并且发展起来——但是也就是维持在基本的以物换物阶段,不存在金属铸币这个概念,国家信用一般等价物这种概念更是影子都找不到一个。可在荒郊野岭的大荒场,希望之地上,却突兀的出现了一个以官方信用为载体,本身却没有任何价值的【信用货币】,这跨度可不是一星半点的大。就如今来说,希明和多瑙仍旧是金属铸币的坚定拥护者,最多最多也就朝着交子这种有实际金属支撑的票据小小的跨了一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