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二章 战略调整 (1 / 5)
大周王朝从最早期的民兵团,再到屯垦军,再到守备军,再到现在的二线部队。
周王朝对二线部队的变动一直都是非常大,并且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这主要是随着大周王朝自身的发展而随时调整。
凤鹤山时代,周王朝兵力少,所以只能是把直接把青壮拉上去,编成民兵部队参与辅助战斗。
后来接受了大量的明军战俘,为了安置这些战俘,同时也是为了缓解正规军兵力不足的问题,周王朝设立了屯垦军制度。
但是后来发现这个屯垦军制度不太靠谱,基本没什么战斗力,以至于和寻常民壮也没啥区别了。
于是乎在屯垦军的基础上设立了守备军,本意是从屯垦军里抽调精锐组成守备军弹压地方,辅助正规军作战。
但是因为兵员都是来源于战俘、投诚部队,而且守备军的待遇远远低于正规军,因此守备军换汤不换药,以至于大部分守备军挂着军队的名头,但实际依旧没什么战斗力,只有少数几个待遇按照正规军走的守备军,才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后续周军干脆把这几个守备军陆续被整编为正规军。
等到了去年的时候,大周王朝干脆彻底废除这种守备军的政策,从守备军里挑选了部分精锐后直接编成二线部队,一切待遇按照正规军走,剩下的普通守备军则是干脆一股脑的全部转换为非战斗部队,用于屯垦,修建基础设施等任务,并逐步安排退役。
这些挑选出来的精锐兵力,经过了和正规军一样的新兵再训练,然后补充进入新兵,最后形成了现在的各防区内的防守部队,作为了陆军内的二线部队使用。
日常的时候,这些二线部队基本上都是轻装步兵,再加上少量两斤半野战炮、少量侦查骑兵所组成,并分散驻扎各县城,府城。
大量位于周王朝控制区腹地比如皖南,江南,湖广等地方的各二线部队,就是处于这种状态。
但是靠近前线的部分二线部队,则是齐装满员直接参战的,比如皖北、淮安地区里靠近前线的九个团。
这九个团尽管战斗力差一些,装备差一些,但是却是直接作为战斗兵力参战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