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恶性循环的怪圈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九章 恶性循环的怪圈 (1 / 6)
        为此,周王朝在江北地区举行了大规模的水利设施,道路,桥梁建设,看似是为了恢复当地被破坏严重的民生,但实际上都是为了稳住这些流民罢了。

        不过这种事还带来了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吸引力一些资本跑到了和州等位于长江边上,交通比较便利,同时又有着大量官方安置的江北沿江地区去设置纺织厂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厂。

        为何?

        工钱便宜啊!

        甚至都不用工钱,只要给口饭吃,就能招募这些流民干活。

        而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当薪资成本降低下来后,那么整体成本也就下来了,商品的竞争力自然也就更大,利润也就更高。

        而资本都是追逐利润的,甭管大小,甭管是官方资本还是民间资本都是如此。

        大周王朝国资部就是调集了人员资金,在和州设立了一家生丝场,一开始只是为了相应金陵方面的以工代赈号召。

        嗯,周王朝赈济的时候,特别喜欢用以工代赈,除非应急情况下,不然的周王朝很少直接给受灾民众发放赈济物资,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以工代赈来进行救灾的。

        因为一时发放救济物资,固然可以让受灾民众活得了一时,但是官府的钱又不是无限的,不能一直免费养着他们啊,一旦到时候不养了,这些灾民分分钟也就变成流民了。

        而以工代赈的话,其核心是给他们一份工作,让他们得以养家糊口,不说吃饱饭,但是也要维持饿不死的状态。

        这有了工作,也就能稳定下来,然后他们自己也会想办法开垦荒地,找其他工作获得更多的收入等等。

        当年周王朝在襄阳地区大旱灾的时候,就是通过以工代赈,花费不多,但是效果显著。

        等旱灾过去后,襄阳地区的水利设施也是修的差不多了,而且还培养出来了数以万计的纺纱工,织布工,印染工等一系列纺织业的从业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