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口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口 (1 / 6)
        周王朝的控制区里产盐,乃至突然加大了食盐的产量这都是正常的,但是不正常的是,周王朝的大周盐务公司竟然是突然拿出来了大量的精盐。

        这质量比两淮的海盐强多了不说,一点也不比池盐,精盐差多少,甚至更甚之。

        造成这样的原因其实也简单,就是大周盐务公司在松江府,嘉兴府,杭州府三地的沿海盐场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充,同时引入了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用于晒盐,然后再用个众多理科师生们设计的提炼法对晒出来的粗盐进行提炼,最会得到精盐。

        晒盐嘛,这东西其实没啥技术含量,当代里众多沿海地区里都有晒盐,规模也挺大的,但是晒出来后得到的都是粗盐,虽然也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提炼,但是受到技术限制,观念影响等因素,哪怕是这些盐场对粗盐进行了一定的提炼后,但是质量依旧不咋地。

        所以这年头的海盐,都是中低层民众吃的,有钱人家一般吃的都是反复多次精炼后的精盐,然而即便是达官贵人们吃的精盐,也只能说通过多层次自然过滤而已,但是依旧没办法把其中的镁离子,钙离子等杂质分离出去,而这些知识,涉及到近代化学问题了。

        所以,古代的精盐和近代以后的精盐是两个概念,不是一回事。

        严格来说,近代以前,甭管中西方,吃的盐都是粗盐,达官贵人们吃的盐顶多就是泥沙杂志少一些,但是本质上来说没啥区别。

        而大周盐务公司在盐场开始采取的提纯方法,乃是采取自然过滤和化学过滤双重方式。

        得到粗盐后再用活性炭等进行自然过滤,先把泥沙之类的东西去掉,为了加大产量,降低成本,其实也是通过一个个池子进行过滤。

        最后得到了去除了泥沙等杂质的盐,这种盐在当代而言,已经算是质量比较好的海盐里,都可以直接拿出去卖,价格也不错。

        嗯,实际上盐务公司现在大规模出售供应民众食用的,也是这种多层次自然过滤后的海盐。

        而继续进行精炼的精盐,成本比较高,价格也更贵,一般只面向中上阶层。

        这后续继续进行精炼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的,那就是在粗盐溶液里加入石灰石溶液,用以过滤镁离子。

        然后再自然晒干,让食盐和空气里的二氧化碳进行接触,再一次过滤钙离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