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买盐事件 (1 / 3)
理应是语文的上午最后一堂课,在他心里成了“恰好”是语文的最后一课。林浥尘隐隐的希望自己的那篇文章,能在课上得到一个正统的标榜——相比于同学杂七杂八的——老师也如他所愿,一进教室就说:林浥尘的那篇文章我看着不错,恰好学校里要稿子,我就给投上去了......大家为他鼓鼓掌。同学们的掌声和哄笑声让他整堂课都沉浸在一种兴奋感中,有那么一瞬间,他恍惚觉得自己又回到了以作文、以书法而受到大家赞誉的小学时代,可这篇文章究竟能不能有那样的能量?他也很怀疑。
课后林浥尘没走,他被老师单独留下谈了十多分钟的话。老师意在为林浥尘的文章提出一些建议:你这个文章拿给别人乍一看,都会认为写的不错。但是依我对你的观察、了解,我认为这个“不错”的背后是有风险的。
我见你以往写出来的作文,大多都是用着那种清末民初兴起的、半古半白不好理解的、报笔式的语言,这个特点说好了叫有能力,但是说不好,就是不伦不类,读起来拗口生厌。所以以前遇上你没有特色的文章,我也难能给你个什么评价......你应该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中高考,我们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考试是那五六十分的分值服务的,我们要做的也就是让自己的成绩和那作文总分尽可能接近,这就代表着我们的语言文字上不能有丝毫的、与阅卷老师审文心态的偏差。但无疑,你的这种语言很可能会导致这种偏差。
你的文风在考试时有很大的风险。如果恰好,这文章构思巧妙、语言也拼凑得精炼,阅卷老师也很负责任的把你的作文看完,你会拿高分。但如果这几个方面有哪一点产生漏洞,你得到的分数可能还会比寻常的作文还要低。所以我建议,你如果真的对古文有兴趣,你就学着完全用古文写作,这种能力很少见,只要不是瞎写,一般都没问题的;要么你就改成大白话,在构思上下功夫......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林浥尘的思维依旧逃不出他上校报的“圈子”,只是这个圈子在逐渐变松、变缓,他开始觉得这个牢笼过自己心情的“圈子”,必定不会对自己有长久的影响——毕竟这已有过太多前车之鉴——所以他眼中,这份荣誉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他不知不觉、又或是下意识地走上一条弯路,这条路要从女人街的最东边横穿过去,才能回到承福路上的家。白天的女人街上没有多少人,他只顾埋头走着,每踏出一步他都心念一动:前面,就是老马家了。
浅层意识有意地勾逗起他那晚的想法:为了那天的事,我一定要(对她家)施行一个惩戒,在这个想法的引导下,他脚步更稳当了。
女人街上最不缺乏的就是水泥凝成的硬块儿,被捣烂、丢弃,没有果断处理掉,随意洒在街道两边。他弯身将一块大小合适的握在手里,四周几近无人,他想:砸完窗子就跑,死无对证,免开事端。他把那硬块握紧,硬块上面稀稀落落地被他搓下一些碎屑来,甚至一部分脆弱的边角凸棱都被揉烂掉下。
说要免开事端,但这事端真的就能免开吗?况且我这么做,不也是在重新挑起事端?——不,这不是,事端是她们先挑起来的,我这只是一个“礼尚往来”的训诫。他将那抵出自己满手凹印的硬块卧松了些,这样甩出去才会有劲道......
虽说这街上人少,但毕竟是白天,我的动作也是难免会让人看到的啊!况且砸了窗子后肯定会有大的响动,我堂而皇之的站在这么显眼的地方,该怎么躲掉嫌疑?被指认出来是一定的,到时候一定又会有一场争执,我倒罢了,我不怕,但妈难道还得再挨一撞吗?——不,不能这么想,报复惩戒是一定要有的,我不能为自己的怯弱开脱。我站偏一点,就在她家对面那条小巷的拐角;我扔得用力一点,就朝着她家二楼中间的窗户......他深吸口气,握着硬块与头齐平。他绷紧了努足劲儿才能稍微显现的臂肌,仿佛正做着极费力的举重,他额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点,要扔了。
“刺啦”一声响,在寂静的街道上传播得又快又广。破碎的玻璃落地的声音,也让林浥尘全身有了一种怒放般的快感,他闪身就钻进更为寂静的小巷里......
(又写偏了。其实我也不好确定林浥尘该不该扔出这个石头,之所以要“改”已经写好的,是因为我确定林浥尘至少不是在这个阶段“扔”的,这个石头并没有那么容易丢掉。)
“刺啦”一声响,让还在拐角处的林浥尘全身一颤,硬块还在手里啊!怎么就有动静了?原来是王倩端着一盆衣服往衣架上搭,顺带拉开了窗帘和有点生锈的窗子。她在二楼看到了正朝自己举着一只胳膊的林浥尘,疑惑不解,又隐隐有点了然——林浥尘是这么想的。
手一松,硬块就落到了身后,林浥尘拍拍手,绷展了另一只手上被攥得发皱的校报,回家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