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1 / 3)
林淮将史林救下来,证明了他的武勇强健。
林淮能顺利的将史林送到东阳县来,证明了他的机智。
这两件事情的结果,加上林淮的谈吐素质,以他还未到而立之年的岁数,很容易给人以伶俐小伙的印象。
若是让官宦之人来评价,那则是可造之材。
而这制盐的手法,却能让林淮的评价变得众说纷纭。
二十世纪中期,所谓“匠人”才真正的开始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摇身变成了“技术型人才”,为了整个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而在这之前的明朝,工匠都要入匠籍,手艺好的可以被大户高官看上,到府内做工,工作内容大多都是手工艺品,少数是田产需要的各种农作器具,以及修缮房屋等的工具一类。
手艺不好的,或者换句话说,没有那好命的,自然就像黑铁镇和东阳县的铁匠一样,明面上说是铁匠,实则是工匠,谁家有需要,就向谁家去。
只要你干了这份活,那你就得入籍,成为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
从法律地位上说,这些被编入特殊户籍的工匠和军匠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他们要世代承袭,且为了便于勾补不许分户。匠、军籍若想若想脱离原户籍极为困难,需经皇帝特旨批准方可,而且匠、军籍人士是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跻于士流的。轮班匠的劳动是无偿的,要受工官把头的管制盘剥,因而工匠常以怠工、隐冒、逃亡等手段进行反抗。
这种限制了工匠的独立自主经营的举动,恰恰给了世人歧视匠户最好的理由。
孙侃,那个因林淮不慎泄密,导致被杀的镇长孩子,自然不可能被编排入匠籍,一镇之长若是成了匠籍,这镇子也可以算是荒废了。
林淮更是不算,毕竟他连户籍都没有,整个一个凭空出现的黑户,自然更不能编入匠籍了。
这一切的一切,证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发明者,如若不是高官,或者和高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还是那个卑贱的匠户。
如若不是匠户的发明,那便是不学无术,自掘坟墓,自甘堕落。
反正什么词不好就用什么词。
可见世道对于匠户的歧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