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回 陶震华以理服众 (2 / 4)
陶震华严肃地说:“在这里,有两个问题,我们必须予以澄清。否则,就会要误导后人。”
吉星照问:“你说的是哪两个问题?”
陶震华道:“一是关于‘百库还动’的性质问题。二是所谓‘生产没有上去,弄得人民没饭吃,饿死了几多人’的问题。”
吉星照道:“难道不是这样吗?”
陶震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所谓‘百库运动’,是指我县在五十年代末掀起的第一次水利建设高潮。在这一高潮中,我县现有的两座大型水库之一黄狮,七座中型水库中的七里溪、东风等五座,以及三百多座小型水库的大多数,都是那时候同时开建的。所以,说这是‘百库运动’,那是名符其实的。”
他接着道:“只可惜,由于总总原因,这一高潮没能完结,就被迫下马,其效益也没有得到及时地发挥。”
吉星照道:“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却没有及时发挥效益,难道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陶震华还是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继续道:“好在农村经济政策经过调整、提高之后,我们的经济实力又复元了、发展了。于是,在六十年代的初、中期,我县又掀起了第二次水利建设高潮。其间,主要是为‘百库运动’中兴建的工程大配套。同时,又新建了一座大型水库和两座中型水库,还新建了一些小型水库和小河型河坝。并且,在全县四分之三的区城内,初步建成了大、中、小配套,蓄、引、提并重的水利灌溉网。”
吉星照道:“那,效益提高了吗?”
陶震华道:“老吉,你是县委常委之一,难道你还不知道吗?”
吉星照口吃了,说道:“我、我是管文教的,对农水这一块的情况不大清楚。”
陶震华道:“哦,你对农口的情况不大清楚。那也难怪。我来告诉你吧:自从全国解放之后,我县的农业生产,就一直发展迅速。现以粮食为例:解放初的水稻亩产为400斤左右;到农业合作化完成时,增长到700斤左右(这与解放后大力修整和发展小塘小坝,是密不可分的);再到六十年代中期,又增长到900斤左右(这当然与水利灌溉网的逐渐形成有关)。到如今,我县的水稻亩产,又已达到1200斤左右。难道,这不是已经建成的水利灌涯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吗?不说别的,只说没有这样的水利条件,你能全面地推广双季水稻生产吗?没有双季水稻生产,能有每亩1200斤的单产吗?”
说到这里,他问吉星照:“老吉呀,你虽然只是分管文教的常委,难道你连全县这样的基本情都不了解吗?这是不是有点儿说不过去?”
吉星照道:“是、是,陶书记批评得对。但是、但是,既然农业发展这样快,粮食增产率这样高,为什么群众还没饭吃,还饿死那么多人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