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时逢动荡工作难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回 时逢动荡工作难 (1 / 2)
        话说金玉龙入读省武陵农校之后,感到学校学习条件不错,氛围也很好。又听说这是武陵最高学府,听过几堂课之后,觉得师资水平也很不错。因此,他觉得这所学校比他想象的要好得多。于是,他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开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

        金玉龙是个有聪明才智的人,天分不错。对于农业这一行,他又有实践经验;如今再用书本理论知识一提高,更加上老师一讲解,他竟是一通百通,开窍得很。因此,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个皎皎者。同时,他一直还是班团支部**兼班委会**,在班、支两委中都发挥着不错的作用,并使两个组织勾通团结得很好,从而使全班的学习和其他活动都位列同年级的前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就到了一九六六年五月。金玉龙这第一届“社来社去”的学生们,眼看就要毕业了。

        正当他们进行着毕业前的各种学习活动和其他事宜时,突然之间,发生了非常特殊的情况。他们的毕业被耽误下来了。

        到这年年底,学校已是无所谓放假不放假,无人管理,大家进出自由。学生们想回家的就回家,不想回家的就留在学校里,反正有饭吃,有住处。

        但金玉龙却在学校里住不下去了。因为,他是家中的长子、长孙,不能没有父母、奶奶和弟妹们。他必须要回家去看看。

        他回到家里,见一家老少都还平安,这才放下心来。一家人过了一个团圆年之后,一出正月十五,他便立即离开金盆塆,启程返校。他以为,他们原本去年七月就要毕业的,由于特殊情况,竟耽误了半年;现在,新年到来,学校总该安排他们毕业了。

        谁知,回校一看,学校仍然是一盘散沙。至于毕业的事儿,则问无处问,找无处找,竟一点消息也探听不到。

        然而,金玉龙可不能如此随波逐流。先前,他考入江南航空工业专科学校读书时,恰遇“精简下放”,落了个半途而废。现在,来到这武陵农校读了个两年制,眼看毕业在即,却又耽误下来,白白地浪费宝贵时间。

        他烦闷地想到:自己已经是二十三周岁的人了,家中父母年岁已大,而弟妹们又大都尚未成年;我再也不能要父母负担了啊!

        他在烦闷之际,还非常着急:坐等毕业无期,我何不回家去参加生产队的农业生产,也好争些工分,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于是,他又赶回家里去。为了节省些路费,他没有坐车,而是步行百余里,一日到家。

        在生产队整整参加了一月的劳动之后,他问队里的会计兼记工员李春生:“这一个月,我一天工都没有掉,给我记了多少工分?”

        李春生笑道:“给你记了多少工分?你不晓得吗?当年你去农校读书时,粮、户关系已经迁到学校去了的。如今,你的粮、户关系又没有迁回来。所以,你在队里参加劳动,是不能记工分参加分配的。”

        金玉龙道:“哦!依你说,我是白劳动了?”

        李春生道:“怎么不是?当然是白干嘛了!”又关心地问:“这也不是个长法啊?你到底要几时才能毕业呢?”

        金玉龙道:“谁晓得?”又叹口气道:“唉!春生,我这怎么办呢?”

        李春生道:“你这样一个人,自己都没有办法了,我能有什么办法?”顿了一会又道:“我看你不如这样吧,如今不是每人还有两三分自留地吗?你家人口多,包括菜园在内,大约还有一亩半。你就种种自留地,余下的时间,做做家务事。这样,一方面可以得些收入,二方面可以让家里人腾出手来,在队里争些工分。你看我这主意呢?”

        金玉龙一笑之后,默默无语。此后,他便听李春生的,在家一面多做家务事,一面种家里那些自留地。其间,隔那么一段时间,他便回到学校去打听一下。见无消息,他又回到家里,实践李春生教给他的主意。

        就这样,好不容易又过了一年多。直到一九六八年四月初,他方意外地接到了山阳公社办公室的通知,叫他到公社农业中学去教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